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607节

第607节

    对于这一系列变动,杨震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不过对于他来说,现在即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去管这些事情。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战在即,繁重的战前准备工作,让杨震忙的连睡觉的时间都所剩无几。
    在返回东北之后,杨震没有立即返回哈尔滨。而是在将所有的工作委托给了李延平和郭炳勋之后,自己带着一批从总部赶来的作战参谋,秘密化妆成蒙古牧民或是游商。亲自赶往东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克什克腾旗、围场和丰宁地区秘密考察弹药、物资囤积点,以及野战机场设置点。
    这些东西实际上在战役结束之后,总部就已经抽调一批人手秘密进行,但是杨震多少还有些不太放心。此次作战补给线过于漫长,而战场所在的位置,又多处于交通极不发达的地区。
    不做事先好充足的准备,一旦遭遇到意外损失可就太大了。而且日军的战场侦察能力相当的强,这些物资和弹药的囤积点,野战机场选择,一旦部署不周密,很容易给日军留下可以利用的空子。
    最关键的是这些地点隐秘与否,不仅关系到这批物资的安全,更关系到战役打响之前能不能将秘密保守到最后一刻,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战役突然性,也是杨震一个重点考虑的方面。大批物资和弹药的前送,必定会引起日军的注意力。如果隐蔽不好,很容易惊动日军的。所以杨震才要亲自看一看,并详细考察所有的物资前送路线。
    直到十二月二日,才完成考察秘密返回哈尔滨的杨震。却没有进行任何的休息,连一路的风尘都没有来得及洗去。便立即着手开始在李延平和郭炳勋两个人已经拿出的方案基础上,进行部队的调整和扩编。
    经过东北局与东北人民政府的多方面努力,到十一月下旬截止,在新解放区为抗联动员了十五万的补充兵员。在加上老根据地动员的三万补充兵员,虽说与要求的还有近四分之一的数量差距,但是至少足够满足主力部队扩编需要了。
    至于各个二级军区下属的地方武装的恢复和补充,时间上暂时还没有那么紧迫,可以稍微的缓一缓。眼下还是要将兵力扩充的重点先放在主力上,为即将展开的第二阶段会战,做好最后的准备。
    抗联使用这些新兵,除了将第一阶段伤亡补充齐备之后,又新组建了六个师、三个独立旅的兵力。其中除了一到十师,只补充了部分新兵之外。其余的部队则采取了以老带新,老兵和老部队为骨干,新兵作为骨干的混编方式组建。
    这种扩编模式既保证了部队的扩编,又使得战斗力不至于因为新兵过多而下滑的太快。为了在四二年战役发起之前,尽快的提高这批新兵的战斗力。这批新兵按照抗联总部的要求,除了进行两个月的基础训练之后,全部被拉到合成训练基地,进行综合性的训练。
    让刚完成两个月基础训练的新兵,趴在战壕里面先用炮弹炸上一顿,再用燃烧弹烧上一遍之后,坦克直接从头顶上来回驶过。甚至让新兵排成一排,在两个间隔不到五米的坦克行军队列之间躺着的训练方式,恐怕也只有抗联能做出来。
    看着抗联的新兵训练方式,两位老帅在目瞪口呆之余,才知道什么是他们口中所谓的贴近实战训练。先不说训练的时候物资消耗量有多大,就是这个残酷的程度,换了任何一支军队恐怕都做不到。
    这是新兵训练,不是老兵演习。在只完成两个的基础训练的新兵之中进行这种训练,除了抗联恐怕全世界军队没有一支敢这么玩的。这是让新兵在训练场上,就体会到什么叫做战争的残酷性。
    其实两个老帅不知道的是,到了综合训练场,就已经是进入综合训练阶段了。真正的基础训练从这批新兵进入部队,进行完一个月的队列和内务训练,以及基本战术和体能训练之后,心理训练就随着战术基础训练展开已经开始。
    在新兵团还没有来得及熟悉发下来枪械,刚刚熟悉军营的他们,就被命令挖掘好战壕之后蹲在战壕之中,让机枪子弹在距离他们所在地不足一百米的地方,对他们所在的战壕头顶进行平射,同时引爆埋设在他们所在位置前后五米距离内的炸药点,制造炮火效果。
    这种不惜工本代价的训练,固然付出了相当的代价。那些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即便是有老兵作为骨干带着,但是面对着这种训练方式一点问题不出也是不可能的。等到这批新兵完成基本军事训练下部队的时候,仅仅在各阶段的训练之中就足足伤亡了五百多人。
    但是对于抗联来说,这种代价也是实在无奈的事情。短短的四个月时间,要让这批新兵完成从一名农民到合格军人的转变,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不在训练上尽可能穿插进的贴近实战的训练,让新兵在训练场上就体会到战场实际情况。等到了战场上,这批新兵付出的代价只能是更大。
    这些新兵下部队之后,马上面临的就是一场恶战,中间留给他们适应的时间几乎没有。不尽可能的对这些新兵采取贴近实战的训练方法,恐怕一场战役下来,这批新兵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
    而这种高昂的代价,正是抗联所承担不起的。所以杨震才亲自制定了这个训练计划,除了加速这些新兵走向成熟,缩短新兵成长的过程之外,就是为了提高新兵在战场上的心理承受能力。
    尽管这多少显得有些残酷,但是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此次补充部队的新兵,几乎占到部队总数的三分之一。而满打满算最多只有四个月的训练时间,根本让他们无法真正认识到什么叫做战争。
    一旦这些新兵到了战场上心理崩溃,那么对战局很可能会带来决定性的影响。一个能卷走十个,十个就能卷走一百个。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无论在强大的军纪和思想工作都比不上对生的渴望。这种训练虽然显得有些残酷,但是无疑也提前加速了这批新兵的成长。
    没有办法,此次会战留给抗联准备的时间上太紧了。按照时间来计算,眼下根本就不可能采取去年的那种在完成训练之后,拉到与日军对峙地带,以小规模轮战的方式,让这批新兵接受什么叫做真正的战场。
    其实一个新兵在完成基本训练之后,上战场面对的很多不是战术问题,而是心理素质上的问题。战术问题好解决,但是心理上的害怕却是最难解决的。不断在身边炸响的炮弹,打在自己身边的无数发子弹,身边倒下战友血肉横飞的尸体,都会引起第一次上战场新兵的心理崩溃。
    老兵知道在战场上该怎么样的保护自己,熟悉了战争,已经见惯了生死的他们,心理状态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些没有经历过实战的新兵,无论在训练场上学的在精,到了战场上面对着枪林弹雨,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恐惧。
    在心理恐惧之下,无论在精的战术,都会丢的一干二净。提前让他们在训练场上感受一下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还有一定好处的。只有解决了心理上的障碍和恐惧,这批新兵才能真正的成熟,才能使用到投入到战场上。
    在主力部队进行扩编和调整,忙着整训新兵的同时,根据第一阶段作战的经验,杨震对各个部队的武器装备也同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原有的营属五十七毫米无后坐力炮排在部队之中撤编,全部改为新式的八二无后坐力炮。
    五十七毫米无后坐力炮固然机动灵活,使用上也可以部分代替原有的小口径战防炮。但是此战过后部队普遍反应,在对付日军永备工事的时候,远射的威力还是有些偏小,射程也有些过近。
    在加上与苏联人达成的协议,抗联需要提供给苏联方面的数量很大。在这种火炮已经停产,杨震又不想重开生产线的情况之下。五十七毫米无后坐力炮被全部从一线部队撤编,全军统一改装为库存的八二无后坐力炮。
    步兵武器装备调整,除了五十七毫米无后坐力炮被换装之外,各个步兵营的十二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增加了两挺的编制。原有的连属通用机枪,则全部下发到各个步兵排。每个步兵排,数量增加到了三挺。
    原来的师属炮兵团,除了新编制的师因为数量上的不足,还在使用日式九五野炮之外。老部队的师属炮兵团的野炮营,则撤装了全部的日式三八式野炮和波兰造一八九七式野炮,改装为苏联交付的七十六毫米加农炮。
    至于苏联方面交换过来的那部分m三零式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杨震没有交给师属炮兵团。而是用这批榴弹炮,替换下了纵队所属炮兵以及直属炮兵中的,波兰造一百毫米奥匈制榴弹炮。
    这批被替换下来的一百毫米榴弹炮则选出还能使用的,给每个师属炮兵团增加了一部分编制。而被苏制火炮替换下来的三八式野炮和波兰造法式野炮,除了增加了对挺进军的补充之外,以及留下部分作为储备之外,全部空运关内战场。
    而英国人随同这批坦克转送过来的那批两磅炮,杨震则给包括挺进军在内的所有部队,每个步兵团都组建了一个六门制的连。作为团属直瞄火力,用来对付日军轻装甲目标以及土木工事。
    这批两磅炮,虽说在北非和苏德战场上已经落后。但是在亚洲战场上,对付日军的坦克,还有土木工事还是没有问题的。最关键的这种两磅炮很轻,在山地作战之中还是可以发挥相当大作用的。
    第1541章 装甲兵的扩编
    相对于炮兵与步兵部队的装备调整速度很快,甚至在部队刚刚组建完毕,所需的装备就已经到位的情况,装甲兵的调整和扩编,却是因为装备和训练上的原因拖延了一段时间。直到战役发起之初,才全部完成装备。
    虽说装甲兵的扩编,被摆在最优先的地位。但在抗联自己还无法生产坦克的情况之下,除了全力维修原有的战损坦克,以及将苏联人转交过来的一百辆t三四坦克编成两个中型坦克团之外。其余扩编所需的装备不足,只能等待英国人的坦克运抵。
    好在此次履行协议速度之快,极为出乎杨震意料的英国人,没有让抗联急需补充装备,充实建制的装甲兵等待的时间太多。在他返回哈尔滨不过两天之后的十二月三日,英国人许诺的坦克数量不仅全部运到,还额外给了一些搭头。
    抗联用这批总数高达二百五十辆的英国坦克,以及英国人缴获的意大利坦克中的m十四坦克,暂时补充足了装甲兵扩编所需装备的缺口。只不过英国人提供数量最多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过慢的速度,让抗联不敢将这批总数高达二百辆的步兵坦克集中起来使用。
    这二百辆玛蒂尔达二型步兵坦克,抗联利用这种坦克皮糙肉厚的特点,配备给了三个非正面使用的装甲独立旅,作为非主要方向的突击手段使用,其中准备用于新京战场突破的装甲二旅装备了两个营。
    另外的一百四十辆坦克,除了留下二十辆作为训练使用之外,其余的一百二十辆则被编制成了四个独立营,用于配备给步兵师作为突破手段使用。而两个装甲师以及准备用于西线快速突击的装甲一旅,则是一辆都没有装备。
    这种坦克装甲厚,结构也相当的皮实。但是最大的弱点就是平地二十四公里的时速,对于快速突击实在是太慢了。这种坦克作为步兵坦克,倒很是名副其实。其八十毫米厚的装甲,以及二十四公里的时速,配属步兵作战正好。
    但是行动过于缓慢,越野的情况之下更慢的特点,配属装甲部队作为主要快速突击手段,还不如装甲薄的多,但是速度却是完全能够满足快速突破需要,抗联改造过的t二六轻型坦克和英国人提供的十字军坦克好用。
    考虑到此次作战的特点,杨震否决了陈翰章原有的决定。宁可让一个装甲师先继续使用苏制轻型坦克,而原本准备接收这批苏制坦克的独立装甲二旅,以及已经搭起架子的装甲三旅,先使用老旧意大利坦克和法制坦克对付,也没有同意将这些行动缓慢的英国坦克作为装甲师的主要装备。
    开什么玩笑,让这批慢吞吞的步兵坦克作为快速长途奔袭,或是大范围穿插迂回的主要装备,一个不留神不就搞出了前后脱节的问题?其他型号的坦克都已经跑的很远,他们还在后边慢吞吞的赶路。
    抗联的装甲部队编制,与英国人是不同的。英国人在战场上惯用的战术,是利用步兵坦克掩护步兵在正面突破,速度快的巡洋坦克则采取两翼包抄。所以他们的装甲部队之中,步兵坦克配备的数量很大。
    这种战术有利但是弊处更大,有利的地方是步兵坦克的速度正好符合步兵的进攻节奏,可以掩护步兵从正面突破。利用巡洋坦克的高速在两翼突破,可以形成三面夹击使得对手顾此失彼。
    如果对方缺乏重型反坦克武器,或是没有能与之相抗衡的坦克,这些步兵坦克突破正面阵地还是比较容易的。再加上以速度快的巡洋坦克两翼包抄,只要有一个点被突破,就可以使得敌军全线动摇。
    这种战术在面对那些意志不坚定,以及缺乏大口径反坦克武器的军队作用不小。英军在北非战场上面对意大利军队的时候,这种战术屡屡的见效。但是一旦遭遇到意志顽强,战术灵活,关键是拿着打飞机的大威力高炮平射当做反坦克炮使用的德军,他们的这个战术很容易出现脱节。
    中路行动缓慢的步兵坦克,会将整个进攻速度拖延下来不说。这些行动迟缓,跑也跑不动的步兵坦克,在德军八八毫米高炮以及装备了七十五毫米火炮的四号坦克远射程面前,就是一堆活靶子。
    而巡洋坦克的高速度,单独使用到侧翼突击,使得步兵无法跟上进攻节奏。一旦面对坚固的即设阵地以及顽强的阻击,只要对方的反坦克火炮数量足够,缺少步兵掩护的侧翼突击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同时使用这种战术,在战斗之中对坦克的消耗量也相当的很大。尤其是正面突破的步兵坦克,损失将会是巨大的。而一旦需要撤退,这些行动迟缓的步兵坦克只能被丢掉。英国人有这个底子,一场战役下来损失几百辆坦克不在乎,但是抗联可没有他们那个家底。
    更何况日军虽说没有德军那样的,可以作为大威力反坦克炮使用的高射炮。但是日军步兵的疯狂劲头,也不是德军可以相比的。抱着燃烧瓶的日军士兵,对于这些行动迟缓的步兵坦克威胁更大。
    而且对于此次会战将会采取的长途奔袭大范围坦克穿插作战,这种行动缓慢的坦克也是实无法胜任。杨震可不希望因为这种坦克,拖累到整个用于穿插、迂回装甲部队的穿插进攻速度。
    英国人的战术和编制,并不适合抗联使用。所以杨震认为这批英国步兵坦克,实际上配属给步兵更加适合一些。事实上这种英军步兵坦克,在英军中和另外一个使用大户苏军中,都是加强给步兵使用。
    经过深思熟虑,杨震还是没有同意陈翰章将这批英国坦克编入装甲部队。而是独立组建了几个坦克营,作为机动力量配属给步使用到正面突击作战之中。利用这种坦克正好可以配合步兵进攻速度的时速,以及相对来说厚实的装甲,掩护步兵来冲击日军的正面阵地。
    准备用于向西突击作战之中担任主力的装甲一师,所属的两个坦克团则全部装备的都是苏制坦克。苏联人转交过来的一百辆t三四型中型坦克,除了十辆被转交给训练基地之外,其余的九十辆全部被编入装甲一师。
    该师下属的两个坦克团,每个团都装备了四十五辆t三四中型坦克,以及三十五辆t二六轻型坦克。师直装甲侦察营,则装备了苏制ba装甲车和bt快速坦克。也就是说第一装甲师,除了汽车为美制之外,所有的主战装备全部都是清一色的苏联货。
    至于原本计划在新京正面对中长铁路沿线的日本关东军主力发起攻击,牵制关东军主力的装甲二师下属的两个坦克团,一个团装备了五十辆十字军巡洋坦克,四十辆换装了英国两磅炮的意大利十四型坦克。另外一个团所属的九十辆坦克,则全部清一色的装备了苏制t二六轻型坦克。
    而两个装甲独立旅之中,装甲一旅则全部还都是苏制t二六轻型坦克。而装甲二旅,目前甚至还只配备了两个bt坦克营。剩下的两个营,则还在使用老式的法制坦克和波兰制造的坦克作为暂时装备。
    而刚刚组建的装甲三旅,则干脆只有一个营t二六坦克暂时作为训练使用。三个独立坦克团,则每个团只有一个连的装备,其余的部队暂时还两手空空。反倒是杨震为挺进军组建的两个独立坦克团在优先照顾之下,已经实现了齐装满员。
    装甲第二师之所以还装备苏制轻型坦克和意大利坦克,以及混装了英式巡洋坦克,是因为杨震还在等。他在等现在苏军已经开始全面进行反击的莫斯科保卫战结束,苏联人按照与抗联签订的协议,向抗联转交缴获的德军坦克。
    按照他的计划,如果苏联人缴获的德式坦克抵达,装甲二师将全部改为德式装备。苏制轻型坦克,除了每个团各保留一个连作为侦察之外,将全部退出装甲师的编制。而意大利和英国坦克,则全部撤换下来。
    尽管已经做了详细的换装计划,杨震依旧还是没有敢冒险让第二装甲师就地等待苏联人转交他们缴获的德军装备。而是还是采取了以现有的苏、英、意轻型坦克,暂时作为主战装备使用。
    因为他不知道,即将结束的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人会缴获多少辆坦克。而苏联的战利品之中,又会有多少辆被转让给抗联。即便苏联人完全履行了这份协议,但是他们缴获的德军战利品,能不能在此次会战发起之前,全部运抵抗联根据地保证装甲二师换装。
    这些问题,至少在目前来说还都是一个未知数。在战役准备阶段已经剩下三个月的时间,杨震不敢轻易去冒这个风险。万一苏联人违约,这个师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形成战斗力。形势不等人,时间不等人。
    为了稳妥一些起见,经过深思熟虑,杨震宁愿冒着到时候在调整的麻烦,也没有让装甲二师出现人员等装备的情况,更没有将英国人转交过来的玛蒂尔达二型坦克装备该师,还是给这个师配备了苏制坦克和英、意两国的坦克。
    宁愿让原本计划接收这批苏制轻型坦克的第二装甲旅等装备,杨震也没有敢让在东线准备作为主要突破手段的装甲二师等。至少在苏联人提供的战利品到位之前,这个师可以先形成战斗力。不会因为不靠谱的苏联人那点小心思,而影响部队的组建,乃至影响到战役中的投入。
    而英国提供的那几十辆德制坦克,杨震并未将其直接编入部队,而是利用这些坦克编成了两个教导营。除了配备给准备换装德式坦克的第二装甲师一个之外,另外一个则配备给了已经升级为装甲兵训练基地的装甲教导团。
    这些德制坦克这么使用,是用来培训德式坦克的操作和维修人员,准备接收苏军和美英方面未来转让过来的德军坦克和自行突击炮。为未来组建新的装甲部队,做好先期技术上的准备。
    第1542章 都有各自的理由
    至于其他的意大利坦克,则直接被丢进兵工厂。拆卸掉炮塔,改装为自行火炮和自行高射炮。这批总数高达二百多辆意大利坦克,原有的极不可靠的菲亚特发动机将被更换掉。换装为苏制t二六坦克使用的发动机,同时加装法制一百零五毫米火炮或是高射武器,改装为自行火炮以及高射炮。
    杨震一直以为苏联人的bt快速坦克和t二六坦克的装甲,对于现在战场来说已经够单薄的了。等这批意大利制造的所谓的m十一中型坦克,以及l六轻型坦克抵达之后,他才发现这批意大利坦克的装甲,与最多只能算是装甲车的日本九四式轻型战车相差无几。
    别说日军九四式速射炮以及新式的一式速射炮,就是其装备的二十毫米步兵自动炮,都可以轻易的击毁这些坦克。而且这些坦克,发动机极为不可靠不说,原始设计上结构带来的限制,使得这些坦克还无法改进。
    其火炮性能也相当的差劲不说,随车移交过来的炮弹还寥寥无几。因为这两种坦克的炮塔容量有限,英国人也没有办法像m,十四坦克那样为他们更换两磅炮。缴获的时候使用什么火炮,转交过来的时候还是使用什么火炮,可这两种坦克使用的炮弹却是奇缺。
    让这种坦克上战场那不是作战,简直是去送死。无奈之下,杨震宁可装甲部队还有一定缺编,等待苏联的战利品,也没有敢让这批意大利坦克上战场。而是丢进工厂,将其中的m十三坦克加装一百毫米榴弹炮改为自行火炮,或是作为坦克牵引车使用。
    剩下的大头l六轻型坦克与m十一型坦克,则加上双连装十四毫米高射机枪,或是双二十三高炮改装为自行防空武器。但即便这样,这两种坦克也必须要改装发动机。否则多出来的不多重量,也足以让这些心脏并不坚强的坦克趴窝。
    这些坦克性能上的落后,以及几乎没有任何的改进余地。使得杨震宁愿自己的装甲部队暂时缺编,宁愿冒着风险等待苏联人提供的战利品。也不敢将这批坦克投入一线作为主力坦克使用,而是全部改为支援装备。
    不过苏联人也没有让杨震缺编的坦克部队,等待太多的时间。随着莫斯科战役的组建进入尾声,板上钉钉已经取得胜利的苏联人,开始陆续向抗联移交他们在莫斯科会战之中,缴获的德军坦克、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
    也不知道这帮家伙出于什么样的心思,还是早就将主意打到了美国向地。随着莫斯科战役的结束,苏联人向抗联移交缴获装备的速度很快。到战役进入最后准备阶段时,发生的美国装备被苏联方面全部扣押的事件,以及因为此事搞出来的风波之前。苏联人已经全部履行完毕所有的协议。
    甚至就在十二月底,莫斯科保卫战最后收尾阶段还在之中。苏联人向抗联方面转交的第一批十五万顶德军钢盔和一百六十门火炮,以及一部分轻武器和弹药就已经陆续的到位。只是这批火炮因为缺乏弹药,而暂时无法投入使用而已。
    而到了一月底莫斯科保卫战彻底的落下帷幕,正忙着准备继续发起反击的苏联人,又给抗联提供了一百余门德军一百毫米以上口径火炮,以及三百四十辆德军坦克,以及一批半履带装甲运兵车,轮式装甲车。
    尽管这批坦克是以三号坦克为主,甚至还有部分二号坦克和三八t型坦克,四号坦克的数量并不多只有不到百余辆。但杨震利用这批德制坦克,在此次战役发起之前,又重新调整了一下装甲部队的装备编制。
    装甲一师的机械化步兵团,利用苏联人提供的德制半履带装甲车,替换下来原有的大部分运输卡车。而装甲二师由原来装备的英、意、苏轻型坦克为主的装备,在二月份则全部换装为清一色的德制坦克。
    在这批德国坦克到位之后,装甲二师下属的两个坦克团,连同前期英国人转交的德国坦克。每团装备了三十辆四号坦克,六十辆三号坦克。师直属侦察营的bt快速坦克,则改为二十辆德制二号坦克,ba装甲车则改为德制轮式装甲侦察车。只不过因为半履带装甲车,主要装备了装甲一师。剩余的数量不多,该师的机械化步兵团还是使用的美制卡车。
    而装备一直没有满编的装甲二旅,在接收了二师转交过来的t二六坦克,实现了四个营的齐装满员。三个独立坦克团,则配备了部分三八t坦克和bt快速坦克。至于装甲三旅,因为此战没有参战任务,杨震也就没有着急给他们换装。
    一次性接收苏联人移交过来的三百多辆德军坦克和大量装甲车辆,使得此次作战所需部队已经全部满编,此时还不知道会之后搞出那么大风波的杨震。还是按照计划,准备给这个旅换装为美制坦克。
    虽说这个计划因为苏联人扣押了美国人提供给抗联的第一批坦克,转为己用而最终落空。但这件事情是还在按部就班的推行自己的计划的杨震,现在远没有想到的。他没有想到苏联人在双方已经签署了协议的情况之下,真的敢不顾一切的下手。
    后面的事情杨震没有想到,但是随着英国人提供的第一批坦克,以及苏联人转交的德式坦克陆续抵达。经过他周密的调整,到战役发起阶段,抗联预定参战的两个装甲师,两个独立装甲旅,外加几个独立坦克营团,所有的坦克部队全部都达到了齐装满员。油料随着美国人提供的补充到达,也足以支撑半年使用。
    到战役发起之前不算提供给挺进军的两个坦克团,整个抗联拥有的坦克数量已经达到了上千辆,保证了此次会战之中的战役突破速度。尽管其中性能最好的中型坦克,只有二百辆苏制t三四型坦克以及四号坦克,但是却保证了足够的突击手段。
    不仅抗联依靠苏联人提供的这批德国货,补足了重装备上的缺口,替换下了老式的已经不符合战场实际需要的装备。就连在东北换装整编的挺进军,也明显跟着沾了光。到战役发起的时候,已经是全部的法式钢盔,手中的日式装备也更换为德式装备。
    只是最遗憾的是苏联人提供的德军火炮,却是因为缺乏炮弹,而无法在短时间之内投入使用。这批德制一零五、一五零榴弹炮,以及七十五毫米步兵炮和一百五十毫米重步兵炮,苏联人一共转交过来不到一万发炮弹。在抗联自己没有形成产量之前,这批火炮还无法投入使用。
    相对于陆军的补充迅速,航空兵的战斗力调整却是异常的缓慢。英国人答应的战术轰炸机,都已经运到了海参崴,却又接到了命令被转运到了澳大利亚和印度。抗联得到了全部飞机,只有几十架虎蛾教练机。
    而美国人和英国人答应提供的战斗机,则干脆直接放了鸽子。美国人答应的作战个飞机转运给北非战场上的英国人,而英国人去年许诺的飓风战斗机,则被转交给了苏联人。到了战役准备最关键的时刻,抗联最急需的战术飞机却是一架都没有得到。
    不仅没有得到美英许诺的战术支援飞机,就连自己仅剩的苏二轻型战术轰炸机,也被苏联人硬生生给换走。也就是说抗联此次会战之中,能够提供战术支援的飞机,除了部分美制a二零攻击机之外,就只有那缴获的一百多架法国战斗机改装的攻击机。


同类推荐: 梵行穿书之欲欲仙途(NP)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顶级暴徒碎玉成欢(np)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快穿]与魔女的交易(快穿)插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