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再流量再大的爱豆,会氪金、做数据的活粉最多十万了。归根结底,还是小范围内粉丝的狂欢, 只是陆鸣当时的路人好感度也比较高而已。
所谓的唱歌、跳舞、钢琴、架子鼓技能,就只有粉丝了解、关注, 局外人只是听说过,心里是不太服气的, 但一般网友也不会跑到粉丝面前质疑他们的爱豆, 因为普通网友在论坛是打不过流量粉丝的。
在《母星》引起全民讨论之后,很多原本对陆鸣无感的路人开始考古陆鸣爱豆时期的物料, 论坛经常看到花式夸赞陆鸣的帖子。
【无语, 陆鸣跳舞真的好帅啊,我怎么会一直错过他啊?这么火的流量,我都能做到视而不见, 所谓的追星绝缘体说的就是我了吧。】
【真的很难过,补完物料的我真的上头了,我好喜欢舞台妆啊,好喜欢耳钉啊,也很喜欢眼妆,现在恐怕是不可能了,明明才28岁啊,但感觉不会再有新舞台了,正在循环去年他上选秀综艺的舞台。成为过期爱豆的舞台粉也太虐了吧,这什么人间疾苦啊?】
【我又和大家不在一个频道了。我看到好多艾草都特别高兴自担现在成为导演了,各种实绩都碾压曾经的对家。但我这个lllllllb的人疯狂爱上了16岁的陆鸣,真的好元气,好有活力,就是那种帅气酷男孩。我当时在干什么啊?为什么追星都赶不上趟啊?明明这么火的流量,又不是小糊豆,我不了解还情有可原,怎么会发生我的理想型是当红明星,我依然还是错过他这种可笑的事啊?】
艾草的喜悦在看到豆瓣无心法师小组曾经嘲讽陆鸣的帖子被挖出来的时候达到了巅峰,甚至比看到《母星》票房创造内地票房破十亿速度新纪录还高兴。
这是粉丝追星特有的心理,别人很难理解。
一般流量粉丝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爱豆出席活动、有新作品上映的时候,搜索爱豆大名和代号,如果看到路人发自内心的夸奖,就会非常快乐,有一种自己喜欢的珍宝终于被其他人发现的喜悦。但很多时候,碍于大多数流量明星极其有限的业务水平,路人还是吐槽的比较多,粉丝就会在评论、转发里怼人,并且发大量带有爱豆美图的微博,叫做“洗广场”。
在不追星的人看来,这当然是迷惑行为,但对真情实感的粉丝来说,这是很自然的,他们很难接受自己喜欢的人被批评。
28岁的陆鸣原本还处于一个男演员的上升期,是吸粉固粉的重要阶段,而且作为流量明星,也很难成为无争议的好评艺人。但因为他转行当导演了,而且导演的这部科幻片还很成功,互联网大多数声音都是非常友好的,艾草不需要努力做数据、氪金,躺饭即可,陆鸣自己有实力,可以带飞粉丝。
不过,越来越火的《母星》还是逃不过被狙的命运。
狙的点也是陆鸣早就猜到的情节设置从科学角度出发是否可行。
说来好笑,一般带头狙科幻片的都不是理工科大学教授或是相关专业人员,一些业余爱好者更喜欢开麦。
豆瓣《母星》讨论区出现了一个长评,中心思想是这部电影里伪科学情节太多了,好多设定根本没有可实施性。
陆鸣对此早有准备,他提前询问过相关专业人士,并邀请他们写文章进行说明。在针对《母星》的科学性争议愈演愈烈的时候,陆鸣请他们发文进行一些说明与澄清。
文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杠精并没有放弃,因为一些人这么执着并不是因为对电影非常不满,而是对陆鸣非常不满,他们总要找到可以借题发挥的点,来贬低陆鸣的导演水平。
新被他们盯上的是《母星》电影里所反映的未来社会政府,他们认为联合政府在2022年召集一批高精尖人才进入冬眠状态是对个人意志的不尊重,提出后来要求科学家暂时封锁基因检测结果是对公民的不负责。
陆鸣倒不怕遇到这种挑刺的人,只是这几位网友都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的小论文,却很难读懂他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论点,他们的文章并没有层层推进的逻辑,全是扣帽子式的下判断。
这就让陆鸣很难找到突破口反驳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说清楚自己得出结论的推断过程,只是不断地在用情绪化的语言重复自己的结论。
你很难有条理地反驳民科、民哲,因为他们的立论本身就不是基于佐证材料和逻辑链的,所以你的驳论也很难有针对性地一一推翻他们的结论。
陆鸣本人没有发声,有一些人文学科的专业人士出言驳斥这种贴标签式的简单解读,也有很多普通网友diss这些人通篇胡言。
一些另类的小众声音并没有影响《母星》的票房一路走高,10月底,《母星》票房达到55亿,创造国产科幻片票房新纪录。
2028年11月,《母星》依然在放映期,但已经不再是冲票房的主要时间段了,只是因为后续没有更能打的电影上映,《母星》一直有观众愿意二刷、三刷,还不断地有新观众走进影院观看,所以院线一直给《母星》排片,没有下映。
11月陆鸣发布个人自传《22岁出门远行》,他特地等到《母星》已经取得很高票房后,再发布自传,就是为了避免炒作嫌疑。
在这本书里,陆鸣首次谈及自己19岁到21岁的抑郁症经历,第一次向公众公开自己的心理疾病史。
第74页
同类推荐:
狗男人、
秩序之外(骨科 1V1)、
见异思迁(NPH)、
食髓知味(姐弟骨科,1v1)、
白羊(校园1v1)、
光影沉浮(1V1h 青梅竹马强取豪夺)、
失火(换妻)、
黑玫瑰【母子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