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战场的形势风云变幻,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整个欧洲大地烽烟遍地,炮火的硝烟充斥着这个世界工业繁华的中心地带
一战中的欧洲参战国,几乎所有的君主都是亲戚,往上论不出两代就肯定是一家子。
但是这个时候民族国家已经觉醒,再加上工业革命和贸易全球化,什么文明道德都得靠边站,争夺列强霸权才是认真的。
总的来看,这个时候的实力对比是英国世界第一,十九世纪的主题就是英国统治全世界,但是随着德国和美国的崛起,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战。
排第二的就是德国,这个民族骨子里就有一股劲,一股一定要当世界老大的劲,特别是德皇威廉二世就是疯的,对战争和扩张的狂热,但凡有点理智的人都害怕。
剩下的国家跟他俩比都不能提,所以只能选择是继续跟着现任大哥混,还是搞投机主义趁早投靠未来的老大德国。
一战爆发之前的白热化军事竞赛中,这些欧洲强国之间,就已经在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上,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角逐。
欧洲列强为了自保都不得不选择自己的阵营,于是,就诞生了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派别。
协约国包括英国、法国、俄国、塞尔维亚,战争打响之后又加入了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等等,就连华夏大地的北洋政府也审时度势加入了协约国。
而同盟国则是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当然你别看这有四个国家,除了德国之外另外三个都很废柴,可以理解为德国对抗全世界。
最要命的还是德国已经成为欧洲第一强国,并且已经开始建立强大海军舰队,对英国的制海霸权发起挑战。
所以奥匈帝国这几个小兄弟都想靠着德国的强大来给自己翻盘,于是就形成了这么一个队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双方速决战计划破产,西线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
大战爆发后,德军担任主攻的部队和担任牵制任务的部队按计划行动。
8月21-25日,德军同法军和英国远征军在法国东北边境进行多次交战,即“1914年边境之战”。德军突破法军防御,向法心脏地区进军。
9月,法军组织了反击德军的“马恩河战役”,迫使贸然南进的德军撤退,瓦解了德军的速决战略。
至此,西线大部地段的军事行动开始形成阵地战。
但9—10月,在法国北部地区,德军和英法联军相互迂回对方翼侧,而实施连续机动作战,发生了一连串激烈的战事。
在东线,东普鲁士德军挫败了俄国优势兵力进攻,迫使俄军退守涅曼河和鲍勃尔河一带。但俄军在加里西亚打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
德国为援助奥匈,对俄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德军失利。
这是德国猪队友拖累自己的明显例子,战争开始不久,欧洲病夫奥匈帝国就开始掉链子,频繁地需要德国帮他擦屁股。
德国还有一名猪队友,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尤其喜爱打善良战争的意大利,这些猪队友拉后腿真是够够的,十分之给力。
德皇威廉二世选择盟友的眼力真的不怎么样,总共这几个小兄弟,两个都是奇葩级别的。
加上德国正在全力拉拢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下子要背上三个拖油瓶打仗,可见这个战争打的如何艰难。
德国面对东线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其陷入了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境地,德国人毫不犹豫的将40万名大洋帝国终身苦役武装起来,投入到正面战场消耗之中,并且迅速取得了巨大战果。
40万武装起来的终身苦役不断地冲击沙俄军队的阵线,伤亡惨重的同时,也极大地消耗了对方的战斗力。
等到德国陆军部队出场,胜利的天平已经向德国倾斜,再也没有什么疑问。
国际上
根据大洋帝国和俄国的同盟条约,大洋帝国被迫于1914年8月6日对德国宣战,并且付诸了行动。
大洋帝国在远东地区趁火打劫,于1914年8月7日占领了德国控制下的青岛港,乘机夺取德国在华利益,并且逐一控制了德国在远东地区的殖民地和岛屿。
包括德属新几内亚,包括威廉皇帝领地俾斯麦群岛、德属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群岛等。
其政区还包括;瑙鲁
德属马绍尔群岛。
德属萨摩亚
加罗林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帕劳
马里亚纳群岛
大洋帝国疯狂的搜刮行动,一直持续到1915年3月,才算把这些全部吞进腹中,在整个的亚洲地区,从东亚到南亚,然后再到西亚。
大洋帝国的兵锋所向无敌,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算的上是胜利的游行,正规的战争几乎一场没打,德国人乖乖的缴械投降。
在西亚
奥斯曼帝国于1914年11月宣布加入同盟国作战,在近东开辟了新战场。战局更趋复杂。此外,英法德在北非的争夺也非常激烈。
在这一阶段,英德两国海军的海上军事行动,主要是8月和11月在北海的两次黑尔戈兰海战和12月在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海战。
双方围绕着封锁与反封锁,进行了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海上战役。
1915年,战争重心转到东线,东部战场进入了对峙状态战争,使双方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军队的后备兵员和后勤补给发生严重困难,迫使各国加紧国民经济的总动员。
英法在西线基本上转入战略防御,以便养精蓄锐,恢复元气。
为了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它们要求俄国在东线加紧进攻。
德国改变了战略方针,在稳定西线战局的情况下,集中兵力进攻俄国,企图一举击垮俄国,尔后打败英法。
1915年1—3月,俄军对德奥联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冬季攻势,均遭惨败。
德国抓住战机,集中优势兵力于5月初对俄国战线中部发动了著名的戈尔采战役,迫使俄军全线溃退,损失惨重。
德军乘胜深入俄境,企图迫使俄国退出战争。同年5月,原同盟国成员意大利转而对奥匈帝国宣战,在奥匈东南部开辟了新战区。
9—10月,整个东线也从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同年10月,保加利亚参加同盟国作战,德奥保联军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塞尔维亚。
这一年,西线战局相对平静。英法联军利用德军兵力东调之机,发起了几次规模不大的进攻战役,企图牵制德军,减轻俄国战线的压力。
德军也发动过数次局部反击,其中在4—5月的伊珀尔战役中,德军首次大量使用毒气,对英法联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面对这样的战局,德国悍然侵入了沙俄的领土,为了执行和俄国的盟约,还有沙俄盟友迫切的支援要求,大洋帝国开始向海参崴港调动军队。
愿望是美好的,但是表现是让人蛋痛的。
从1915年3月开始;
大洋帝国陆军以一个月一个营的规模,速度缓慢的向俄国海参崴港调动军队,和之前雷厉风行占领德国领地动作完全两样,好像突然慢了八拍。
一直到六月份,抵达俄国海参崴港的大洋帝国军队总数不足两千人,这样的效率,这样的速度,恐怕到战争结束,一个师团也调不上来。
至于欧洲方面,对于英法盟国要求的支援,大洋帝国分三批运送了75万赴欧劳工,用以支持盟国在欧洲的残酷战争。
英法等盟国二话不说,直接把这些欧洲劳工填入了战场最前线,两个多月的时间就伤亡殆尽,再也没有下文。
大洋帝国弱弱的抗议了两次,然后就渺无音讯了。
按照帝国皇帝罗霖的话说;
这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在欧洲,我们的盟友正面临着德国侵略者的残酷进攻,他们忍受着巨大牺牲争取胜利,这种轻率的行为可以理解,但不能原谅。
大洋帝国将会继续为这场战争作出贡献,赴欧劳工付出的鲜血和生命必将铭记,他们的鲜血不会白流。
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同抗击德国侵略者称霸全世界的企图,并且为此而继续努力。
然后,再无下文。
也许到战争胜利的时候,这一幕会被重新提起来,成为国家间讨价还价的筹码,也许有的人无法忍受这种行为,然而它事实存在。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最重,整整一代的年轻人倒在战场上,他们获得的战争赔偿也最丰厚,这就是严酷事实。
几百万年轻的生命换来国家间的交易,内幕实在不能言语,这就是世界冷冰冰的现实,也是这个时代弱肉强食的主旋律。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德国分裂了,奥匈帝国崩溃了,奥斯曼帝国崩溃了,牺牲了上千万人生命,他们找谁说理去?
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欧洲强国人员和装备的损失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唯一没有入场强大的力量,就是处于温暖南亚的大洋帝国,这是一支可以左右世界战争的决定性力量。
然而,令人蛋疼的是;
大洋帝国是基于和沙俄的盟约参战,只负责保卫沙俄的领土不受侵略,目前也仅仅对德国宣战,而没有对其他国家宣战。
造成目前尴尬局面的原因,在与大洋帝国和英法两国没有盟约,自然没义务派兵参战,只能赴欧洲的劳工。
目的是替换下欧洲的青年人,让他们上战场去作战,帮助他们在后方参与工业生产,维持协约国的战争潜力,支持前方的战线作战。
英法两国把这些赴欧劳工,当做炮灰派上战场消耗掉了,现在太洋帝国不说什么,等到战后一定会找英法两国好好的说道说道。
没有这样做事的:
这些终身苦役只是劳工,英法两国却把他们派到战场上丢了性命,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根据国际盟约的责任划分,大洋帝国没有义务派兵到欧洲参战,充其量派兵到德国和沙俄对峙的东线战场,防御地仅限于沙俄边境,而不能越境参战,因为那属于侵略范畴。
所以,即便欧洲的英法等国强烈的要求,大洋帝国也是动作慢三拍的行动,一点儿着急的样子都没有。
欧洲已经急得火上房了,战争截止到目前为止,战场上伤亡已经超过了350万,法国承担了最大的伤亡损失,其他各国在德国人的疯狂进攻下,同样的损失惨重。
这时候,不得不求到大洋帝国的门上,放下身段来谈条件。
英法俄等欧洲强国知道;
大洋帝国皇帝罗霖陛下又犯老毛病了,如果不填满他贪婪的胃口,休想让大洋帝国出一兵一卒,更别指望他做更大的贡献。
而要填满大洋帝国贪婪的胃口,那必然是血淋淋的割肉,绝不会轻松的。
第351章 贪婪的胃口
同类推荐:
梵行、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顶级暴徒、
碎玉成欢(np)、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快穿]与魔女的交易、
(快穿)插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