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并未食蒙朝半粒俸禄,又何谈谨言慎行?”打定主意后,易安也不再藏拙,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开出足够的价码,才能让面前的皇帝忽略他出身会带来的问题,“况且行商之人,讲究的便是朋友遍天下,周旋于各实力之间才是。”
哦?小皇帝听出来他话中有话,感兴趣地扬扬下巴,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萧不闻摆了摆手,训练有素的宫人们便很有眼力见地离开并贴心地关好了门。虽然易安知道,以萧不闻的作风,这地方暗中一定还有许多他看不到的暗卫在注视着他,但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开诚布公的信号了。
“陛下,易氏是商人。”
“所以公子是想和朕谈生意?”苏洵道,“那公子应该知道,禹朝内得力颇丰的产业,如白糖、白酒和琉璃,皆由皇氏经营。”
更具体一点来说,是由萧不闻所带领的宦官集团经营。
易安没忍住看了一眼站在小皇帝身侧的萧不闻,在心中补充道。
在认识到了面前的帝王之远见后,易安也不得不怀疑,苏洵之所以让宦官经营商路,就是因为他们出身低微且没有后代,就算借着商路有了万贯家财,也不会团在一起,成为像是世家一样新的庞然大物。更何况,让宦官们逐利,总比让他们追权要好得多。
“在下明白,这三条商路可以称作是日进斗金,陛下利用这三条商路广纳天下白银,在下自然不敢肖想。”他是不想活了,才要动这三条商路,“在下所要谈的是,原料。”
苏洵:“原料?”
易安:“蒙朝地处南方,麻、豆,谷及甜菜等作物颇丰且价格低廉,在下可担任中间商,为陛下周旋。”
然后禹朝再把这些东西进行加工,反向卖给蒙朝?这不就是当初大航海时代对殖民地的倾销策略吗?
短期来看是双赢的局面,他们获得了廉价的原材料,而蒙朝的农民则不需要再担心土地中所产之物无法卖上价格。但只要时间一长,作为被倾销一方的人就会发现,他们的发展被限制在了这种低廉的密集型劳动中。
这一点易安难道看不出来?
苏洵看着易安,心中细细思索着。正如他所说,他兴办工厂地目的是推动产业流动,让各种农产品能够得到很好地利用,从蒙朝获得低廉原材料的确能降低工厂产品的价格,但这也同样会损害本国百姓,尤其是主业为耕种地农民的生活。
想到这里,苏洵摇头道:“以禹朝目前工厂的规模,麻、谷等物已经足够自给自足了。”
“至于制作白酒和白糖的原材料,两国之间已经早有联络,若公子能有更低廉的货物,我们自然是十分欢迎的。”
易安虽说早就知道苏洵不是个会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的人,但看他如此干脆地拒绝了自己的提议,也是有些失落。
易氏所掌控的地盘,其上大多耕种的是一些麻谷等作物,虽说也有些甜菜,但数量却不足以抵消长远路途所带来的损耗。
苏洵:“不过若是公子真心想合作,也不是不可。”
“朕先提前问一句,公子是代表谁谈的合作,公子究竟能有多大的能量?”苏洵很是直白,“据朕所知,现如今易氏的家主是公子地哥哥易舒,而现如今他可是蒙朝的红人。”
就这意味着,易舒的立场天然与他对立,苏洵想知道易安能为这笔合作做到什么地步。
“兄长身在朝中,自然要忠于君王,但易氏商号则由在下执掌。”
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合作,从头到尾只能是单纯的商业合作,不能碰半点政治上的问题。
苏洵喝了口热奶茶,思索了一会儿。
“也可。”易氏商号是他所知的实力最大,也是人脉最广的商号,单凭这一点,他就不能将易安拒之门外,“既然如此,朕可以给公子两个选择。”
“第一,合作办厂。朕出技术,公子出厂,所获利润朕要分三成。现在能和公子办的工厂有造纸厂、制糖厂,朕这边还有一份晒盐良方,若是公子能获得好的盐场,亦可和朕交易。”
这三个工厂,前两个因为原材料等原因,实际上更适合在蒙朝境内兴办,虽然他只能分到三成利润,但好处是他不再需要担忧造纸厂的污染,也不用在自己负担将甜菜等产糖作物运输过来的损耗,实际上的获利并不会少太多。
而后者就很是无奈了,禹朝的地盘临海的地方不多,就算海水晒盐相较于传统的煮盐更便宜,用人更少,一年下来也弄不了多少盐,倒不如干脆交给易安去办。
易安在听到前两个厂子时,眼睛就已经开始发亮,在听到最后一个制盐法时,就更是激动地险些跳了起来。
要知道盐、铁、茶,这三样可是传统赚钱大户,被称作是“赛黄金”,当然,在苏洵没有搞出来白糖、琉璃和白酒后这个称号隐隐有换主的迹象。但纵使如此,像易安这样的经商世家还是更喜欢前三者,他们认为后者虽一时获利颇丰,但终究是昙花一现,只有盐铁茶才能成为永远的不败的黄金。
这大概就像是所有读书人都认为走官路才是正道一样吧,他们对于这三样有着超乎利益,几乎成为一种信念的喜爱。
谁家商路里能沾上这三样,就算是规模尚且较小,也够格和一些老字号平起平坐了。
--
第147页
同类推荐:
梵行、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顶级暴徒、
碎玉成欢(np)、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快穿]与魔女的交易、
(快穿)插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