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大中朝建立之后,中国人在海上崛起的速度之快,让他们这些自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有点目不暇接。
他们中国人以飞一般的速度,重新开始重视起了大海,并且飞速的从他们西方学到了造船技术和火炮技术,不单单在火器质量上猛然间便超越了他们西方人,另外在造船技术上,也开始奋起直追,已经赶上了他们的造船技术。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这个东方巨国实在是蕴含了巨大的能量,一旦他们认识到了大海的重要性之后,所爆发出来的能量之大,根本不是他们这些西方国家可以相媲美的。
这个富饶的国家,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他们一旦调动这些人力资源的话,所展示出的力量之可怕,是他们西方人无法与之比肩的。
短短几年时间,还被他们瞧不起的中国人,再也不是只能操纵着落后的克戎船,在海上作战了,而是转而开始拥有大批可以和他们引以为傲的盖伦船相同的船只,纵横在大海之上。
如果换做以前的话,中国人攻打台湾岛,他们还可以派船去中国沿海实施报复,可是现在他们荷兰人发现,再也不能这么干了,大中朝已经在台湾岛给他们上了一堂课,并且狠狠的教训了西班牙人,把西班牙人一脚便从他们经营了上百年的菲律宾给踢了出去,现在看来,中国人是想要把他们从巴达维亚也踢走,彻底将这个南中国海变成他们的洗澡盆。
可是荷兰人甘愿就这么走吗?很显然他们不愿意,这里是香料王国,这里所产的香料对于他们来说,是利润丰厚的商品,同时中国人的那些丝绸、生丝、精美的陶瓷,还有那些神奇的茶叶,无不是他们西方人需要的东西,放弃这里是不可能的。
所以荷兰人近期开始从印度和朝着巴达维亚增兵,并且调来了更多的船只,准备应对大中朝军队的进攻。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大中朝目前却并没有将目光锁定在他们视为禁脔的巴达维亚,却盯上了被他们刚刚夺占不久的马六甲!
当中国人的船队出现在马六甲海峡的时候,荷兰人这才意识到他们错了,可是这个时候再想做出调整,却已经来不及了。
在马六甲城,荷兰人总共只有一千多人的兵力,另外只有几条小型的巡逻船,根本无法阻挡大中军舰队的登陆。
仅仅是三天时间,马六甲城的荷兰守军,便在铺天盖地一般的大中朝的炮火之下,打出了白旗,宣布了投降,大中朝的军队迅速的便控制住了马六甲城,并且马上开始在马六甲对岸的朗桑岛登陆,迅速的开始建筑起一座城堡,并且设立了炮台。
这一下荷兰人明白了,大中朝并没有打算立即攻打他们的巴达维亚总部,而是盯住了这条亚洲的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
大中朝很显然认识到了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他们只要控制住马六甲海峡,那么就等于锁住了亚洲的大门,今后所有前往中国的船只,都必须要在他们的炮口下通行,那么今后不管谁,再跟中国人打交道,就必须要听中国人的吩咐了。
于是荷兰人这才后悔,赶紧派船队从巴达维亚出发,前往马六甲,试图收复马六甲,将刚刚攻占这里的中国人逐走。
可是就在他们的船队抵达廖内群岛一带海域的时候,却再一次遭遇了早已等候在这里的大中朝的舰队。
双方立即便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荷兰人方面这一次投入了三十多条战船和武装商船,另外还有几十条小艇。
但是大中朝海军却投入了超出他们一倍还多的战船,双方实力悬殊,虽然荷兰人在海战方面比较有经验,但是数量上的劣势却抵消了他们的这种优势,加上大中朝皇家海军水兵们和他们年轻的不可思议的船长们个个都非常骁勇,而且大中朝的火炮射程和威力也占据着优势,先是双方展开炮战,进而又开始展开接舷战,战斗打得非常惨烈。
经过一天时间的激战下来之后,双方各有损失,但是很明显大中朝皇家海军却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番激战下来,荷兰人损失了近一半的战船,和几乎所有的小艇,而大中朝也战沉了五条战船和十几条小型斥候船。
最终荷兰人终于坚持不住,主动开始撤出战场,大中朝海军得理不饶人,对荷兰人发动了追击,一直追到了深夜,荷兰人又损失了四条大型武装商船之后,才得以脱离了大中朝海军,逃回了巴达维亚。
但是没成想中国舰队的年轻指挥官郑森,在获得海战的胜利之后,却得理不饶人,并未就此率领船队撤回巴淡港休整,而是令受损比较重的船只先行返航巴淡港,其余的船只在他的旗舰率领下,居然愣是追到了巴达维亚港。
郑森这个家伙胆大妄为,在没有得到朝廷的准许之下,悍然率领船队抵达了巴达维亚港之后,指挥船队一字排开,先是猛烈炮击巴达维亚港的码头,将好不容易逃回这里的十余条荷兰船只打的是千疮百孔,纷纷挂起白旗宣布投降。
之后郑森便指挥船队开始炮击岸边的炮台,接连摧毁了数座荷兰人在海边的炮台,进而令船队靠近海岸,开始对巴达维亚城进行了长达一昼夜的猛烈炮击。
巴达维亚城只能在大中军舰炮的炮火之中战栗,城内的荷兰人各个都心惊胆战,惶惶如同丧家之犬一般。
最终实在是经受不起大中军舰队的猛烈炮击,巴达维亚总督居然决定投降,派人打出白旗走到海边,要求和大中军舰队指挥官进行谈判。
郑森本来是没有想到要攻占巴达维亚的,他率领舰队过来,主要目的是对荷兰人进行惩戒,使之今后不敢再动马六甲海峡的主意,但是没成想荷兰人居然这么不耐揍,一通炮击居然便打出了白旗。
这个时候郑森率领的船队其实已经是外强中干了,他们先是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接着炮击码头和炮台,进而又炮击巴达维亚城,船上所携带的弹药其实已经告罄,本来郑森已经准备下令掉头返回巴淡港补充弹药了,可是没成想在这个时候,荷兰人居然打出白旗投降了!
这一下郑森可就高兴坏了,当即下令停止撤离行动,派出船只赶回巴淡港招呼那里的商船立即朝巴达维亚港运送弹药补给,而他则率领船队抛锚在港口外面,继续摆出一副不投降就继续炮击的架势。
然后郑森派出小船将巴达维亚总督接到了他的旗舰上面,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谈判,巴达维亚总督可不知道这个年轻的中国船队司令官,是擅自行动的,于是便请郑森提出条件。
郑森思量之后,于是便贸然提出,令荷兰人撤出巴达维亚,将巴达维亚交给大中朝,并且令荷兰人承认马六甲王国的地位,同时还要将荷兰人夺自葡萄牙人之手的婆罗洲也交出来。
巴达维亚总督无奈之下,只能答应了郑森的要求,但是他提出来,他们可以撤走,但是要求大中朝准许他们在巴达维亚保留一个商馆,作为他们在这一带的商业贸易场所,同时请郑森允许他们修好船之后,再离开这里,否则的话他们是无法乘坐这些被打烂的破船驶回到他们在印度的加勒的。
郑森没想到荷兰人答应的这么痛快,于是当即也答应了荷兰人的请求,准许荷兰人修理船只之后再撤离巴达维亚城。
至此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在经历了台湾之战和廖内海战以及巴达维亚港之战之后,公司旗下拥有的四十多条战船,和一百五十多条武装货船,基本上已经损失了一大半,实质上已经濒临破产,早已无力再在南海和大中朝进行对抗了。
而这个时候荷兰人虽然海上实力还很强大,但是荷兰人在这段时间,和英国人之间正在大西洋上争夺霸权,即便是知道了东印度公司的事情,也无力抽出更多的战船,来亚洲和大中朝交战。
所以郑森误打误撞之下,居然一下便将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南洋一带清除了出去,赶回到了锡兰的加勒,彻底控制住了南中国海。
但是郑森毕竟不是按照原定计划行动的,虽然取得了大胜,但是他手头上却没有多少可以占领巴达维亚的军队,他总不能把船上的水兵都全部调到陆上去,对巴达维亚进行占领吧!
在谈判结束之后,他一边让各船先抽调三分之一的水兵登陆,组成接受军,接管巴达维亚城重要的地点,一边赶忙派人赶往马六甲和巴淡港调那里的陆师守军,来帮忙接收巴达维亚。
另外他也想起来,这次他把事情闹大了,国内还不知道这边发生的事情,于是又连忙派快船返回国内通知朝廷这边的情况,请朝廷立即派兵增援,来接管荷兰人在婆罗洲和爪哇一带的城堡村镇,建立这边的统治。
当两个多月之后,郑森攻占巴达维亚的消息传到北京城的时候,肖天健看着郑森呈报上来的这份战报,以及他和荷兰人谈判的结果,真是又惊又喜,另外还有点哭笑不得。
本来他这次派兵攻打马六甲,暂时并没有想过,趁机马上便将巴达维亚也打下来,将荷兰人从南洋一带逐离,但是没成想郑森这个家伙,却胆子大的包住了身子,居然拿下马六甲还不知足,进而又率领船队擅自跑到巴达维亚,去炮轰巴达维亚城。
结果是一通乱炮之下,荷兰人在巴达维亚的总督大人,居然当场尿了裤子,直接宣布了投降,这下倒好,突然间整个南洋一带,都成了他大中朝的地盘了。
内阁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也是有点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该嘉奖郑森这个家伙,还是该将这个擅作主张的家伙抓回来问罪的好了!
这突然间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有点措手不及,于是内阁和肖天健连夜进行商议布置,马上下令增派船只,装运一个东南军区的步兵师从宁波府直接登船出发,前往巴达维亚接管当地的防务。
对于郑森的越权行事,肖天健并未给予斥责,而是相反力排众议,下旨对郑森以及参战海军将士进行嘉勉,同时宣布在此次南海之战派遣舰队的基础上成立南洋舰队,升任郑森为南洋舰队的司令长官,舰队司令部将常驻于巴达维亚港,舰队则分别进驻马六甲、巴淡港和巴达维亚三地,负责对南洋水域进行管理和统治,授予郑森为三等定海伯,以示对于此次他指挥攻克马六甲和巴达维亚的奖励。
(今日特别鸣谢skydiou朋友的打赏!另外告诉大家一个悲催的消息,原定于这本书完结上传新书的计划搁浅了!纵横总编对我的新书再一次提出修改意见,恐怕还要好事多磨!估计是纵横的老大们对我的期待太高,所以这本新书有点难产!不过相信一次次的琢磨之后,新书质量不会太差!现在纵横老大们的意见是让我月底开始上传新书!所以恐怕赶不上老书完本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 飞速发展
也许是因为在旧时空接受过完善的疫苗注射的缘故,也许是肖天健自身常年习武,并且即便是在当了皇帝之后,也照旧勤练不辍,另外对于女色方面,肖天健也颇为自制的缘故,肖大皇帝的身体相当不错,虽然在他执政十多年之后,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他的身体状况却还是相当的不错。
但是内阁大臣们这些年来,却一个个的老去,开始换上了一批新的官员,接替了这些最早的内阁大臣,开始主理国务。
卢象升这个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在担当了八年的总理大臣之后,也因为积劳成疾,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天元十一年的时候,向肖天健递交了辞呈,辞去了内阁总理大臣的职务,在正式得到了肖大皇帝的批准之后,卸任回乡荣养。
在这第一批内阁大臣的协助之下,大中朝各种政务开展相当顺利,虽然他们也曾经做出过一些错误的决定,但是总体上却功远大于过,让大中朝上下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但是既然有政治,那么就不可能杜绝党争,朝野之间,因为一些政见的不同,也开始逐步的出现结党情况。
这一点并不出肖天健的所料,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在他看来,堵不如疏,与其禁绝党争,倒不如引导这种党争公开化,走正当的途径。
于是干脆在天元十一年的时候,肖天健以皇帝的名义,正式发放了两个政党牌照,一个是以比较激进的新任工部大臣马啸天为首的工党,他们代表了大中朝新民族资本主义的利益,主张开拓市场,发展经济,对于肖天健提出的海外殖民政策非常支持,他们多是代表了新资产阶级的利益。
另一个则是相对比较保守的一派,被定名为民党,他们以新任的吏部大臣为首,在政见方面力求稳妥一些,更注重大陆方面的事务,对于领土扩张方面并不算太积极。
从本质上来说,肖天健并不喜欢保守派的民党,但是毕竟他们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政见,所以其存在还是有必要的,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一下工党太过激进。
所以在天元十一年之后,大中朝朝野便开始分成了两个党派,但是肖天健也仅仅是只受了两个党派的牌照,并未再多增加其他政党,他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党派太多最终会闹得不可开交,有两个党派对于大中朝现在来说,已经足矣。
但是肖天健暂时也没有推行什么执政党组阁的方式,而是在内阁之中采取了联合组阁的办法,暂时让两个党派相互之间牵制,由他来主持朝政。
两个党派可以通过报纸,来宣扬他们的执政理念,今后逐步的引导民间,来决定由谁来主持政务,但是迟早有一天,他还是要推行君主立宪制,这不过是提前为以后在做打算罢了,而且他的身体状况相当不错,肖天健有信心再干个二十年,故此一些事情只是在做前期的准备。
党争的公开化和正规化,也免去了许多之前党争的弊病,两个党派之间,多了牵制和监督,这更利于今后官员之间的廉洁,虽然刚开始还不成熟,但是潜移默化之下,在肖天健的刻意引导和监督之下,两党制今后可以确定,将成为大中朝的政治制度。
随着卢象升这一代老臣逐步退下去之后,大中朝的官员系统之中,开始出现了大批新的大中朝培养的官员,比起老一代的官员,这些新的官员们,更具有冲劲,眼光也更加长远一些。
特别是这些新生代的官员们,他们的眼光已经早已不再局限于中国大陆这一块地方了,许多官员在前期宣传和教育的引导之下,目光开始越来越多的投向了更为辽阔的世界各地,开始更多的关注这个世界上其他地方。
再加上接连的军事胜利,使得大中朝的疆土不断的扩张,阶级矛盾也通过这样的扩张,得到了一定的宣泄,使得国内局势越来越平稳了下来,虽然因为中国特有的民族原因,在西南边陲和西北一带,小规模的冲突还在不断的发生,但是这对于军方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坏事。
军队最怕的就是长时间的和平,如果是太长时间的和平的话,对于军队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所以肖天健刻意的在处理这方面的事务的时候,并没有对一些不遵从大中朝廷政令的部族采取赶尽杀绝的办法。
相反他更多的是采取一些相对柔和的手段,但是同时又在军事上采取压制的手段,使得这种小规模的冲突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然后令军方不断的轮换兵马,一是来保持诸军的练兵,二是可以从这些小规模的冲突之中检验新的战法。
随着大中朝刻意对工业发展的引导,大中朝十几年间机械和冶金业还有各种轻工业的发展,到了天元十几年的时候,经过这段时间长期的积累之后,大中朝的工业发展开始爆发出了极大的能量。
到了大中朝天元十三年的时候,大中朝总体的铁产量已经早已突破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的铁产量,甚至于比起历史上的巅峰时代的铁产量,还要翻了很多倍。
除了生熟铁产量飙升之外,在肖天健的引领之下,一座座在旧时空看来十分简陋甚至于原始的炼钢转炉开始逐步的投产,虽然肖天健不是学冶炼出身的,但是好歹他多少也了解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许多科技的发展,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即破,有肖天健这个超时代的作弊器存在,很多事情其实他只需要提出一个大致的思路,然后便可以交给下面的人去摸索,只要保持着对其资金的投入,让其不断进行试验,炼钢炉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而且这种摸索的过程也不能少,必须要让这方面的人员,从最基础进行摸索,然后不断的加以改进,对于原理不能单单只做到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而是要彻底的了解为什么,故此虽然炼钢炉很原始,但是对于今后一旦掌握了炼钢的原理之后,改进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随着一座座炼钢转炉的投产,大中朝的工业发展也具备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除了军工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高,各种机械产品也质量越来越好。
大中朝的兵器制造水平在这些前提的保证之下,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到了天元十三年的时候,大中朝第一杆燧发式前装线膛步枪终于被研制了出来。
而且肖天健在化学工业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暂时无法生产出火帽的情况下,先设计生产出了第一代的米涅步枪,使用米涅弹来取代了旧式的圆形子弹。
这种米涅枪一经被试制出来,便立即引起了军方的震动,在试枪手为军中诸将们展示了这种新式线膛步枪之后,这些军官们立即便震惊了。
他们纷纷亲自试射了这种新式的米涅步枪,立即都开始纷纷呈文,要求为军方换装这种新式燧发线膛枪。
于是在此之后,肖天健亲自将这种新式的线膛步枪定名为了大中十三式步枪,并且下旨开始大批量投入生产,第一批生产型米涅步枪按照肖天健的意思,最先换装到了海军之中,随后便开始从外向内,对大中军陆师进行逐步的换装。
考虑到这种新式步枪的杀伤距离和精度问题,肖天健下旨一方面封锁这种新式步枪的生产工艺扩散,一方面严令民间不得仿制线膛枪,以免这东西掌握在一些不法之徒手中,成为他们对抗中国和大中朝官府的利器。
民间只许生产使用老式的滑膛燧发枪,作为狩猎和民兵装备,只有军方才可以换装这种新式的线膛步枪。
另外随着钢铁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大中朝的火炮生产也更加厉害了许多,一门门新式的钢炮开始被生产出来,这种新式的钢炮已经具备了旧时空后世的火炮一些特征。
首先这种钢炮开始被制造成后膛装填,虽然还是以火门和燧发装置为引发装置,但是已经设计出了炮尾的炮闩,弹药可以从炮尾部直接装填入炮膛之中,以炮闩闭合封闭炮尾,最重要的是炮膛之中,因为各种机械的应用,也被拉制出了膛线,炮弹也改换成了锥形的柱状尖头弹,替换了原来的那种圆形炮弹。
虽然这种新式的尖头弹因为印信的原因,还不能制造装填火药的爆炸弹,但是射程和威力上,却大幅提高了许多。
军方试验了新式的火炮之后,更是欢喜万分,再一次要求换装这种新炮。
但是肖天健在亲自检验了这种新式后装线膛炮之后,却有点遗憾,这种炮虽然射程和威力以及精度都提高不少,但是却对于陆师来说,却并不十分实用,特别是在榴弹没有研制成功之前,这种炮只能使用实心炮弹,相反因为其发射之后,空中飞行的时候稳定性非常好,落地直接便插入到了土层之中,相反却还不见得比老式的圆形炮弹落地之后弹跳起来杀伤人员的效果更好。
所以他在和诸军军官研讨之后,决定这种新型的后装线膛炮,在榴弹没有研制成功之前,暂时不装备陆师,陆师继续使用旧式的前装滑膛炮,但是今后炮管制造换成钢制,以此来加强炮管强度,减轻炮身自重。
但是这种新式的后装线膛炮,对于海军作为舰载炮,却很是实用,特别是用来和敌军舰船作战的时候,即便是没有榴弹,只用实心炮弹,穿甲能力也大幅提高十多倍,精度和射程上更是远超出就是前装滑膛炮许多,射速也更快一些。
这玩意儿真真的就是海战利器,一旦大批装备海军的话,西方国家的那些战船,在这种大炮的轰击下,只能算是渣,在他们开火距离之外,大中军的舰炮便可以轻松精确命中他们的舰船,并且可以非常轻松的将它们击穿,即便是大中朝的舰船小于敌军舰船,大中朝的舰船也可以轻松的赢得海战的胜利。
本来肖天健还想设计研制管退火炮,可惜的是这个时代的钢材质量和机械制造工艺,还达不到要求,即便是用最简单的弹簧式管退装置,弹簧也暂时不容易达到要求,所以也暂时只能作罢,继续使用架退式火炮,但是即便如此,对于火炮的发展来说,大中朝还是远远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使得大中朝的海军,在今后很长时间里,在海上都立于了不败之地。
于是随着这种后装线膛炮的定型,海军开始在舰船上逐步的进行换装,在这一点上,陆师的军官们很是有点不满,但是又没有办法!谁让这种新家伙,更适合海军使用,但是对于陆师来说,却暂时还是一种鸡肋。
(今天特别鸣谢面若桃花、一醉人二位朋友的打赏!多谢多谢!)
第二百一十五章 远航
可是放下这种新式火炮不说,单单是线膛枪的应用,便使得大中朝的军队战斗力再一次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新式武器随着投入边军试用之后,效果非同凡响,第一个品尝到它的厉害的便是一个蒙古部落,一个蒙古部落因为对于大中朝军队占据他们的草场建立兵站不满,偷袭兵站,结果是数百人的蒙古骑兵,在进攻这个小小的兵站的时候,兵站中仅仅不到五十人的守军,使用这种十三式新式线膛枪,便将他们击溃,甚至于可以说是一次屠杀。
这个蒙古部落的族人,根本不了解这种新式火枪的厉害,按照他们的老习惯,在之前的滑膛枪无法有效射击的距离内集结,然后发动攻击,结果他们尚在集结期间,便遭到了兵站大中军守军的射击,结果是大批蒙古人,当即便在集结地点就被精准的米涅弹直接成片射杀,甚至于还出现了一弹穿射两个人的情况。
第394节
同类推荐:
梵行、
穿书之欲欲仙途(NP)、
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
顶级暴徒、
碎玉成欢(np)、
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
[快穿]与魔女的交易、
(快穿)插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