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龙啸大明 第387节

第387节

    南京的新年是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中渡过,而北京的新年,却是一片萧肃的北风。
    在新年以前,金昌运派出的使臣来到了北京,把中华军跨海进攻朝鲜的消息传到了清廷。
    虽然这时清廷己经得知,中华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基本平定了南方的各势力,就连远在云南的大西军余部都己经收服,尽管比清廷的预料的时间要快一些,但总体来说,清廷对这一结果并不觉得太意外,毕竟对中华军的战斗力,清廷是体会最深的,而清廷最初对这一结果的时间预计,也不过是两年而已。
    因此在半年以前,清廷就开始向关外转移财产,有些八旗贵族在关外还保留着一定的资产,主要是土地和宅院,因此重点是转运财产和包衣,这一部份基本都是大贵族,最差的,也是当过各旗的甲喇,或者是在清廷中出任过比较重要的官职,才有足够的实力在关外保留一部份财产,但绝大多数中小贵族,由其是清廷入关之后才得以晋升的贵族只能在关外重新置地购产,结果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关外的土地猛翻了六七倍之多。
    而清廷的皇室当然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土地,因为在盛京还有清廷的皇宫,虽然在中华军突袭辽东的时候,把盛京的皇宫烧了,但一是并未完全烧毁,还保存下了一部份建筑,二是这几年时间里,又重新修整过一番,大体恢复了七八成,因此福临也将一部份皇宫和内务府的财产,也都运回盛京去。
    同时为了在退回关外以后抵挡中华军的进攻,褔临又下令,在辽东半岛南部的沿海地区加修炮台、工事、城堡,以防止中华军再次跨海登陆,并且又在从山海关到锦州、关宁一线,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这是准备抵挡中华军从陆路进攻,因此也可以说清廷上下也基本都做好了准备,只要中华军一开始北伐,就立刻向关外撤退。
    但福临却万万也没有想到,中华军竟会从朝鲜下手,因此再接报之后,福临也立刻下令,招集文武官员议事,当然讨论的不是是救援朝鲜,而是怎样才能保住辽东,这不仅仅是清廷的老家,而且也是最后的退身之所了。
    众大臣到齐之后,福临也当众告诉给众人,结果众大臣们也都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话来。
    因为只要是对辽东地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朝鲜紧邻辽东半岛,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达千余里,而且由于朝鲜的兵势不强,又己经臣服于清廷,因此清廷在鸭绿江沿岸的防守十分空虚,如果中华军从鸭绿江渡江进攻辽东,清军将根本无法扺挡得住。
    而且中华军一但渡过了鸭绿江,可以分头攻击盛京、建州、吉林等地,整个就都在中华军的兵锋之下了,盛京也不是避难之所了,这一招釜底抽蔪,确实是太厉害了。
    而现在清廷本来就兵力不足,现在所有的军队都用在守卫北京和辽东半岛的南部沿海地区,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部队来守卫鸭绿江沿岸,另外清廷的大臣们也都知道,对付中华军,不是光凭人数就可以,如果没有足够的火器,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再多的人也没有用,只能是给中华军当靶子使,但现在不仅是没有足够的军队火器,就连修筑工事也来不及了。
    结果一连议论了三天,也没有议论出一个结果来,而这时在平壤城里逃脱出来的败军也回到了北京,告诉清廷,平壤己经失守,金昌远已凶多吉少了。
    虽然这时清廷还不知道,朝鲜己经派出使臣到南京,向中华帝国表示臣服,但也知道,平壤失守,金昌运亡灭,也就意味着朝鲜已经彻底被中华军征服,而接下来,中华军必然会针对清廷出兵,清廷的退路巳经被中华军切断,清廷难到就只能在北京坐以待毙吗?
    虽然接下来就到了新年,但现在清廷上下,谁还有心情过年,而那些将财产转移到辽东的八旗也都一片茫然,不知该如何是好,而整个北京城也都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
    而福临这时也又悔又急,如果早知是这样,当初与南京议和的时候,就该答应南京的条件,让出北京,退回到关外去,至少也能把中华军稳住几年,就算中华军仍然会进攻朝鲜,但这时清廷也可以坐镇盛京,从容的布置辽东的防御,总好过现在首尾难顾,进退两难。
    因此就在大年三十这在一天晚上,福临一时肝火攻心,在皇宫里大口吐血,终于病倒了下来,连第二天的新年朝会都不能出席了,只能让郑亲王济尔哈朗和肃亲王阿巴泰一起主持。
    毕竟现在福临才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尽管以前受制于多尔衮,只是做低一个傀儡皇帝,但因为朝政大事都由多尔衮一手操办,而且那时的清廷,还是形势一片大好,因此也用不着福临来操心,而多尔衮死后,福临虽然得以亲政,但面对的却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而且这一年以来,局势不断没有好转,相反还每况愈下,这样巨大的压力,确实不是这个年龄的福临能够承受得住的,结果福临也被弄得心力交粹,终于病倒了。
    而皇帝病了,更是让清廷上下惶惶不安,满汉大臣们一个个都愁容满面,没有一点笑容,这一整个新年,北京紫禁城居然都笼罩在一片悲伤的气氛中,简直就是形同考丧一般。
    在征月初五,郑亲王济尔哈朗领衔阿巴泰、博洛、尚善、范文程、洪承畴等人上书朝廷,建议清廷可以退到蒙古哲里木盟去,然后集合蒙古各盟的力量,和中华帝国相抗。
    经过了几天的调养之后,福临的病情也稍好了一些,看了大臣们上奏的建议之后,福临也沉思了起来,退到蒙古,确实是清廷最后一路了,而且这也是一条前途未卜的道路。
    蒙古哲里木盟一共有四部十旗,以科尔沁部为盟主,也是与清廷关纟最为亲密的蒙古部族,皇太后、庄太后、还有福临的皇后,都出于哲里木盟的科尔沁部,另外科尔沁部还和不少的满族贵族有联姻关系,现任的科尔沁部首领乌克善,是庄太后的亲兄长,同时也是福临的老岳丈,受封为清廷的卓哩克图亲王,这一层亲属关系还算是比较可靠的,因此如果退到哲里木盟,在目前来说,到也不失为一条退路。
    但退到蒙古,又有另外一个问题无法解决,因为蒙古毕竟不是满族的老家,而且一直以来,满蒙关纟都是以满为主,蒙为从,而一但清廷退到科尔沁部,那么双方之间算什么关系,谁算主、谁算客,谁为君,而谁为君,如果是算清廷求庇于蒙古,也就意味着这个等级秩序将彻底颠到过来,而清廷也都等于是名存实亡。
    另外一方面,清廷逃到蒙古,就算是能够在科尔沁部立足,并且和蒙古各盟建立新的关系,但中华军会就此收手吗,以中华军现在的势头,恐怕会立刻向科尓沁部发动进攻,如果中华军真的打到蒙古,科尔沁部、哲里木盟是否又能抵挡得住中华军的进攻,他们又会不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安全,把清廷献出去呢。
    就算哲里木盟和清廷的关纟近密,会全力保护清廷,甚致是与中华军为敌,但并不是每一个蒙古盟部都和清廷的关系良好,其中也有不少蒙古部落是被清廷以武力强行征服的,一但清廷不再俱备武力做优势时,那么其他蒙古各盟是否会为了一个落迫到寄人篱下的朝廷,去与新生的中华帝国为敌呢,如果到时候自己真的被蒙古各盟给出买了,那到不如不到蒙古,就死守在北京城里,与中华军决一死战,免得受辱两次。
    因此福临也把自己的担扰对庄太后说明,而在这一点上,连庄太后也无法给福临一个眀确的答复,毕竟蒙古族只是一个统称,只是在成吉思汗时代实现过短暂的统一,而在其他时间里,都是一盘散沙,大大小小有近百个部落,虽然说不是争斗得你死我活,但也是各打各的算盘,各为各的利益,不说别的部落,就是自己的科尔沁部,庄太后都说不准,因为这不是自己以及兄长的个人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科尔沁部落的利益,如果在这时候,为了部落的利益而牺牲某些个人,庄太后觉得一点都不奇怪。
    不过庄太后还是给了福临一个建议,不妨先派人到科尔沁部去一趟,见一见卓哩克图亲王,把清廷现在的处境告诉他,看一看他是什么态度,福临也认为这样不错,因此也立刻下旨,派遣承泽亲王硕塞为使、立刻赶赴蒙古科尔沁部去面见卓哩克图亲王,说明意图。
    但就在清廷为了自己的一线生机而在苦苦挣扎的时候,中华军对清廷最后的进攻,也终于开始了。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二零章 渡过鸭绿江
    中华军收复北方的战斗,最先还是从朝鲜开始。
    周少桓平定了朝鲜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渡过鸭绿江,进攻辽东,因此下令第二师,进驻鸭绿江边的义州,随时准备渡江进入辽东,就在新年之后,征月初七,周少桓就下令第二师,渡过鸭绿江,首先在鸭绿江的北岸建立一个前沿的据点,准备接应大军过江。
    义州位于鸭绿江的下游,离鸭绿江的出海口不足二十里,这一带的江面宽阔,达到五六百余步,但水流颇急,而在义州的对面,就是清廷在辽东的边防要塞镇江堡。
    中华军在初十日从义州开始渡江,同时第二分舰队也从海路到达鸭绿入海口处,支援第二师的渡江行动。
    在清廷入关之后,整个辽东的防御都是甴盛京昂邦章京付责,在四年以前,中华军突袭辽东之后,盛京昂邦章京叶克书受责免职,改由一等子爵、护统敦拜接任盛京昂邦章京,由漕运侍郎吴库礼出任副昂邦章京,同时也在辽东留驻了大量兵力,最多时,人马可达十万之众,其中满八旗军约有七千多人,后来中原大战,从辽东抽调了一部兵力,现在大约还有六万多人,而满八旗军还剩下近四千人。
    敦拜和吴库礼到任之后,也吸取了叶克书的教训,在辽东半岛的南端,由其是金州湾一带地区,修建了大量的炮台和城堡,并且在金州湾和辽东湾沿岸都派驻了大量的兵力防守,超也了辽东兵力的半数,但对鸭绿江北岸的防守兵力并不多,全线的守卫兵力只有六千多人,而鸭绿江全长一千七百多里,需要设防的地段多达十几处,结果摊到了镇江堡里,守军不足一千人。
    中华军征服朝鲜的消息,自然是由盛京昴邦章京最先知道,两人虽然也想到了,中华军有可能够会从朝鲜方向进攻辽东,最好是加强鸭绿江沿岸的防守,但现在盛京所剩的兵力并不多,而且没有朝廷的命令,两人又不敢调动守卫金州湾和辽东湾沿岸的士兵,谁知道中华军会不会玩声东击西之计呢,万一把守海的军队调去守江,中华军再来一次跨海进攻怎么办,谁又付得起这个责任。
    因此两人也只好从盛京的驻防军队中又抽调出五千人马,补充到鸭绿江沿岸,一面向清廷上报,等待北京方面的合令,但在鸭绿江防线上,只多了五千人马这也是杯水车蔪,根本就不够。
    因此中华军从义州发动渡江时,镇江堡的守军也只有一千六百多人,只有两门小炮,火铳六十余支,还都是火绳枪,好的煫发枪都分到海防军队去了。
    这么一点兵力怎么能抵挡得住第二师的进攻呢,中华军第一批渡江的船只就达到了近百艘,总计兵力约有二千余人,而且在鸭绿江的南岸,还有火炮的火力掩护,中华军的重型青铜炮,都可以打到鸭绿江的北岸,同时在江面上还有战船的火力支持。
    结果渡江刚一开始,中华军就一阵火炮猛轰,把北岸的清军打得落花流水,不一会儿就四散奔逃,作鸟兽散,而中华军的渡江部队也趁机荡桨摇橹,尽快渡过鸭绿江,到达北岸,踏上了辽东的土地,然后迅速的在鸭绿江的北岸建立滩头阵地。
    清军见中华军己经登上了鸭绿江的北岸,也不敢迎战,只好全部都退到了镇江堡里去防守,而中华军趁机抓紧时间,将大队人马和火炮等器械都运到了鸭绿江的北岸来。
    就在第二天,第二师派出两个团的兵力,向镇江堡发动了进攻,镇江堡本来就不是什么固城,而且双方的兵力都相差得悬殊,因此战斗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中华军以仅阵亡九人的微小代价,攻占了镇江堡,歼灭清军五百三十七人,俘虏四百八十七人。
    占领了镇江堡之后,中华军在辽东半岛上,也正式取得了一块立足之地,而这时在鲜朝,山东军区的第九军也到达了朝鲜。
    于是周少桓立刻下令,留下第二军第二旅驻守汉城、第二分舰队仍驻字江华岛,第九军第四旅驻守平壤做为预备兵力,其余的军队全部出击,进攻辽东,第二军、第九军剩余的军队还有三个师和一个特种兵旅,周少桓决定分兵两路出击,自己和第九军军长冯进率第九军十四师赶到义州渡江,支援第二师作战,进攻盛京;而第二军军长滕胤玉带第二军十一师和第九军的特种兵旅从鸭绿江上游的满浦、慈城一带地区渡江,进攻吉林。
    分兵之后,两路中华军各自出分头出发,周少桓和冯进带领着十四师,赶到义州,渡过了鸭绿江,来到镇江堡,与二师汇合,随后向镇江堡北面的凤凰城发动进攻。
    清军在凤凰城驻守的兵力也不多,因此中华军杀到之后,守军弃城而逃,中华军兵不血刃,就又占领了凤凰城,然后趁势一路北退,又连续攻取了通运堡、草河堡、连山关等地,又越过了摩天岭,一直抵达太子河边,一略高歌猛进近五百余里,离盛京只有不到二百多里的路程。
    而这时在盛京城里坐镇的敦拜和吴库礼早就接到了消息,两人也大惊失色,这时盛京城里的守军只有一万余人,一但中华军攻到盛京城下,这么一点兵力,连城墙都站不满。
    因此两人这时当然也顾不得什么海防,赶忙下令,从辽东湾、金州湾调兵回盛京驻守,但无论是辽东湾还是金州湾,离盛京都有数百里,肯定是无法在中华军到达盛京之前赶回来,因此两人只好下令,死守盛京,同时又从盛京附近的各地调集人马,并目又征集城中的强壮百姓,全部上城防守,希望能够坚守到援军到达。
    不过中华军到达了太子河之后,并没有急于向盛京发动进攻,周少桓命令第二师沿太子河向西,首先去攻取辽阳,因为这时辽阳的守军己经全部都调到盛京去驻守,因此现在的辽阳基本就是一座空城,毫无抵抗之力,结果中华军仍然十分轻易的就攻取了辽阳。
    辽阳是清廷在辽东地区仅次于盛京的第二大城市,离盛京只有一百六十多里的路程,叧外也是盛京南面的重要门户,因此辽阳失守,不仅使盛京门户大开,同时也切断了驻守海边的清军返回盛京的道路。
    周少桓的意图十分明确,现在盛京基本唾手可得,但驻守在辽东湾、金州湾的清军还有近四万余众,而且都是辽东清军的精锐军队,兵器装配也比较精良,这才是中华军在辽东的最大危胁,因此周少桓决定,对盛京围而不攻,利用盛京作诱饵,首先歼灭掉这支清军的有生力量,那么整个辽东也就任由中华军随意纵横驰骋了。
    虽然这支清军的总兵力是中华军的一倍,而且中华军在辽阳只有一个师驻守,另一个师在盛京牵制清军,但周少桓对歼灭这支清军充满了信心,因为周少桓从汉城出发之前,就已经向山东发令,命留守山东的第五军、第二十三军马上渡海出发,在辽东登陆,因此在这支回援的清军背后,还有中华军的两个军,只要中华军守住了辽阳,等后面的部队一到,就可以前后夹击,全歼清军,然后再攻取盛京,整个辽东也就可以一举而定了。
    因此在攻取了辽阳之后,周少桓也立刻下令十四师,逼近到盛京周围的沙岭堡、白塔辅等地驻守,自己带领第二师在辽阳修筑防御阵地,准备阻击清军,同时又派出大量的侦察兵携带信鸽,到南方去打探登陆部队的消息,为双方建立飞鸽联系。
    就在正月二十七日,驻守海边的清军部队到达了辽阳。
    驻守金州湾的清军有二万多人,主将是巴牙喇甲喇额真布克沙;而驻守辽东湾的清军有一万八千余人,主将里巴牙喇纛章京赖塔,两人都接到了敦拜的命令,敦拜让他们放弃海防,将所有人马全部都带回盛京来防守,并且将沿途的人马也全部都收陇起来,越多越好。
    两人才知道中华军从朝鲜跨过了鸭绿江,进攻辽东,而且己经逼近了盛京,因此也不敢怠慢,立刻把沿海的所有军队都招集起来,赶回盛京,沿海修筑的炮台,城堡,也只好全部放弃,而炮台上的火炮,只能将三千斤以下的带走,三千斤以上的,因为过于沉重,会影响行军的速度,也只能用铁水浇铸炮眼,扔在炮台上。
    两路人马在海城县汇合,连同沿路招集的其他军队,总计约在四万二千多人,然后一起向盛京进发,不过清军还不知道,就在他们弃守了海边防线的第二天,中华军的舰队就到达了金州湾,两个军的兵力在宁海县附近登陆上岸,然后悄悄的尾随在清军的背后,也在向盛京进发。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二一章 扫平辽东(一)
    驻守辽东的清军,也可以说是清廷最后一支精锐人马,现在支清军部队中,除了还有四千左右的八旗精锐之外,还保留着一支六千多的新军部队,全军一共有火枪一万余支,火炮六十三门,其中有三十七门是红衣大炮,重量在二千斤到三千斤不等,另外还有三千多骑军部队。
    因此反从人员构成和装配上来看,这支清军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视,而且由于这支清军一直都驻守在辽东,并没有参加中原大战,与中华军交战过的士兵并不多,虽然也知道中华军的威名,但并没有其他清军对中华军的那种恐惧感,还不至于未战先怯。
    海城离辽阳大约有一百二十多里,清军的人马到达海城之后,也知道中华军己经占领了辽阳,因此想要回到盛京去,就必须突破中华军在辽阳布下的防线,布克沙和赖塔也立刻下令,马上向辽阳发动进攻。
    驻守辽阳的第二师中,有不少士兵都参加过五年以前的那一次跨海突袭辽东的战斗,这也是他们第二次登上辽东半岛作战,而且这一次可不再是打砸烧之后拍屁股走人,而是永久的占领辽东半岛,另外自从跨过鸭绿江之后,己经过去了半个月,虽然中华军在辽东一路顺风顺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仅仅只是在镇江堡一战中才小试牛刀,打了一仗,而随后的十余天时间里,基本都没有仗打,沿路的清军不是弃城而逃,就是开城投降,有不少士兵竞连一枪都没有开过,有一些士兵在私下都笑称,这仗要是在这么打下去,可就要手生了,别以后连开枪都不会了。
    而现在总算是等到了清军的主力部队,还箅是一支精锐的人马,也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打一仗了,因为前面基本没怎么打仗,弹药也没有多少消耗,十分充足,因此第二师的官兵们也都十分兴奋。
    布克沙是清军中少有的没有和中华军交过手的清将,不过现在他也明白,中华军布置的这种战壕防线的作用,当然也不敢轻视中华军,但现在清军急着赶回盛京去,也同样是求战心切,因此布克沙只是简单的观察了一下中华军布置的防线,就派出三千士兵,向中华军的防线发动进攻。
    等战斗开始之后,布克沙也才真正体会到,中华军的火力之猛烈,还有这种战壕防线的真正威力,由于清军的火炮不多,无法给士兵提供足够的远程火力支持,因此只能靠士兵硬冲,但在中华军近乎于变态的火力面前,清军的进攻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仅仅只坚持了三十多分钟的时间,就退了下来,兵力损失了八百多人,而连中华军防线的三十步都突进不了。
    但等清军都退下去了之后,周少桓却在战壕里大骂士兵们,刚才的那一阵阻击,实在是太浪费子弹了,清军不过就出动了三千多人,致于打得这么凶吗,而且清军都已经冲过了火炮的射程,还有不少火炮还在轰击,要知道现在是在清军的地盘上作战,后勤补给要比以前困难得多,一定要悠着一点打。
    其实不少士兵都是因为好久没有打仗了,一时兴奋,结果也确实有一些忘其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枪就是一阵乱发乱射,因此听了周少桓的骂语之后,也都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在清军阵中,布克沙和赖塔可没有周少桓这种打得狠了也是错的甜蜜烦恼,虽然刚才那一次进攻,带有几分试探性质,但中华军的火力猛烈,确实是有坐出乎想象,以前都只是听说,并没有亲眼所见,因此多少都还有一些半信半疑,但现在终于亲身在战场上体会到中华军的可怕之处了,看着眼前遍及战场的尸体,空气中还弥散着呛人的硫璜气味,两人这时才完全明白,为什么在中华军崛起之后,以前一直都是纵横无敌的八旗铁骑终于遇到了克星,结果每况愈下,一直到现在的局面,这样猛烈的火力,确实没有那一支军队能够抵抗得住。
    但现在清军面临的问题是,必须要打通返回盛京的道路,否则盛京失守,这个罪名谁也担不起,因此明知中华军的火力厉害,但布克沙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下令,调动了三个五千人队,对中华军的防线进行滚动式的轮流进攻,希望利用人数的优势,来冲击中华军的防线,好在是这支淸军对中华军到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在战斗开始,还能够保持较高的士气,因此进攻也表现得十分勇猛。
    但无论清军怎样进攻,中华军的防线就像不断被海水冲击的堤坝一样,任凭海浪一次又一次的击打、冲撞在堤坝上,但却都无功而返,海浪消散成无数的水珠四散落下,而堤坝却依然巍然屹立,坚不可摧。
    攻防战进行了一天的时间,清军不仅轮流进攻,同时还出动了骑兵、火铳兵等等兵种,但在中华军各种火器组成的交织火力网的打击下,清军的损失惨重,最终还是无法动摇中华军的防线,布克沙也无奈,只能收兵,而在这一天的战斗中,清军损失的兵力达到了三千七百多人。
    而在第二天,清军再度向中华军的防线发动进攻,但这一次的结果依然没有任何改变,清军虽然比第一天稍好一点,有两次攻入了中华军的阵地中,和中华军展开了白刃作战,但付出了四千多人的伤亡代价,中华军的防线还是牢不可动。
    战势的发展,让清军的两名主将布克沙和赖塔也有些不知所措了,现在怎么办,看这个样子以现在清军的实力,很难突破中华军的防线,除非是耗到中华军的弹药用尽,但谁知道中华军还有多少弹药,什么时候才能用完,现在清军的损失己有八千多人,等到中华军用完弹药之后,又还能剩下多少人,中华军可并不是一支只用使用火器的军队,他们的近战能力同样也十分强悍,清军剩下的兵力还能不能突破中华军的防线呢。
    而且就算是清军还能保证有足够的兵力,现在中华军是在城外用战壕阵地防守,到时候完全可以退进辽阳城去,驻城防守,因此清军想要突破辽阳,赶回盛京,也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但现在清军己是骑虎难下,如果不攻开中华军的防线,又怎么回到盛京去呢,当然通向盛京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因化也有人向布克沙和赖塔建议,如果攻不开中华军的防线,可以绕道走,绕过辽阳到盛京去。
    不过绕道回盛京,说起来当然容易,但俱体实施起来,却又面临着一大堆的问题,如果从一开始就绕道走的话,当然好说,或许现在也差不多快到盛京,但现在才开始绕道,至少又要耽误三四天的时间,盛京是否还坚持待住不得而知,另外清军己经和中华军接手交战了,中华军又会不会趁着清军撤军的时候,在后面追击,清军又要怎么应付,清军是该全线撤走,还是留下一部份兵力在这里和中华军对持,这些可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并不是说一声令下,就可以撤军了事的。
    当然有出路,总也要比没有出路要好,现在攻克辽阳基本是不可能的情况下,绕道回盛京也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麻烦虽然也有不少,但并不是没有办法克服,因此布克沙和赖塔也在反复计算,选择怎样的道路,才能绕过辽阳,尽快回到盛京,怎样分配兵力,同时又怎样摆脱中华军的追击等等。
    但就在布克沙和赖塔正在商议计划的时候,一个让他们崩溃的消息传来,海城失守了,是被中华军占领。
    这一棍子顿时将两人打得蒙头转向,虽然这时两人还不知道,中华军的后续军队都己经在辽东登陆,因此也都觉得十分不能理解,中华军怎么一下子转到了自己的背后去了,但有一个事实己经摆在了眼前,那就是海城失守,自己这支人马也陷入了被中华军前后夹击的危境中,现在别说是突破中华军的防线,连清军自己都难以保全了。
    但两人还是懂不清楚,中华军这到底在玩什么把戏,中华军不是在进攻盛京的吗,怎么突然一下子,自己就陷入了中华军的两面夹击之中,两人足足想了一夜,才终于明白过,这不就是中华军惯用的围城打援之计吗。
    虽然想通了中华军的战术,但对于事实没有丝毫的改变,因为就在次日,攻占了海城的中华军己经杀到辽阳附近,同时驻守辽阳的中华军也主要出击,向清军发动了进攻。
    原来从山东跨海而来的中华军第九军、第二十三军在金州湾顺利登陆,很快就被周少桓派出的侦察兵发现,侦察兵立刻发回信鸽,向周少桓发告结果,双方也建立了飞鸽传书通信,周少桓接到了消息之后,再结合其他侦察兵,以及情报人员提供的情况,基本判断清楚辽东半岛的局势,于是也马上下令,让第九军、第二十三军尾随在从海也撤退的清军身后,向盛京方向移劫,在辽阳城前双方合力,全歼这支清军。
    率领辽东登陆部队的主将是山东军区的副司令官童大勇,接到了周少桓的命令之后,也立刻率军出发,很快就发现了清军的行踪,但并没有惊动清军,而是悄悄跟在清军的后面,向辽阳靠近,清军受阻在辽阳城下的时候,童大勇才率军出击,首先攻取了海城,随后率领大军,从清军的背后包抄了上来。
    中华军攻击辽东之后的最大一场战役,终于开始了。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二二章 扫平辽东(二)
    这一仗当然没有任何的悬念,因为清军对辽阳的中华军连续进攻了二日,不仅毫无成果,而损失的兵力达到了八千余众,兵锋士气都己经严重的受挫,首先在天时上已经输;而且现在中华军己经对清军形成了前后的夹击之势,前后的重要城池关隘也全都在中华军手里,进可攻,退可守,在地利上又胜出了一节;而在兵力上,中华军的两路人马合计己经超过了六万,而清军现在只有三万四五千的兵力,在兵力上中华军也占据了绝对优势,更不用说中华军在战斗力上的优势。
    天时、地利、人口三个方面,中华军都全面胜出,因此这一战的最终胜页结果,实际早就己经注定了。
    最动,中华军是釆用北守南攻的战术,因为在南线,中华军集中了八成以上的兵力,以绝对优势的力量,向清军发动猛攻,因此在战斗一开始,清军就陷入了绝对的劣势中,战线不断的被中华军攻破,而且节节败退,阵地也一再的被压缩。
    在战斗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清军在南线的一个阵地首先被中华军攻破,随后又有两个阵地也被攻破,其中有一个阵地,中华军已经深入清军的阵地数百步,并且开始向内部扩散,清军的南线阵地也变待岌岌可危,而就在这时,中华军在北线也开始向清军发动进攻,因此在中华军的两面夹击之下,清军终于坚持不住,外围阵地全部都被中华军攻破,开始全线溃败,而两员主将布克沙和赖塔也对现在的战局不抱任何信心,也在想着如何从战场上逃走。
    因此战局也很快就从双方的攻防对战,转化为中华军对清军的追击和清剿,但现在清军是受到中华军的前后夹击,只能向左右溃逃,这就给清军的退逃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中华军也可以从容的从两翼出击,对清军进行分割、包抄、夹击,因此真正能够在战场上逃走的清军并不多,而且布克沙和赖塔也被中华军冲散,只能各自为战。
    清军的两员主将分散之后,布克沙率领着一部份亲卫兵拼死突围,但遭到了中华军的全力阻击和截杀,因为他一身主将的衣甲,又有大素道旗,目标十分明显,因此在中华军的阻击之下,布克沙身边的卫兵也在不断的减少,在最后,布克沙的突围部队遭遇到中华军一队火枪兵的集中火枪射击,布克沙亲自率军冲锋,但身中十余弹,坠马而亡,身边的亲卫兵也死伤大半。
    而另一员主将赖塔则比较灵活一些,他知道自己的衣甲十分显眼,因此换上了一身普通士兵的衣甲,又把大素道旗也都扔了,混在士兵里面,寻找突围的机会,但他是清军的主将之一,位置也是在全军的中央地区,而现在清军己被中华军分割成十几块,并不是那么容易逃走,结果赖塔也使出了全身的解术,在乱战当中,拼命的腾挪内转,带领着十几名亲兵,到是连续躲过了几次中华军的包围,一度还突破到了战场的外围。
    但中华军对这样的围歼战术已经有充份的经验,一边在战场上对清军进行分割包围歼灭,一边也在战场的外围布置了一定的搜索、围捕兵力,当然现在中华军也有足够的兵力,因此对外围的控制也更为严密一些。
    结果赖塔虽然躲过了战场上的中华军,逃到了战场的边缘,但依然没有躲过中华军的外围部队,而且在战场的外围地区人员稀少,也不那么容易浑水摸鱼,而且他们十几个人一起行动,目标也十分明确,因此最终还是被中华军俘虏。
    到下午二时左右,战斗基本结束,在这一战中,中华军一共歼灭清军一万五千二百七十八人,俘虏一万四千七百二十五人,经过俘虏的辩认,在尸体中分辩出了布克沙的尸体,又从俘虏群中找出了赖塔,而中华军自身,伤亡了八百五十八人,另有七百三十六人受伤,因此也可以算是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中华军将俘虏安置在辽阳,随后周少桓和童大勇立刻率军向盛京发动进攻。
    现在盛京城里的守军虽然已经増加到了一万五千余众,另外又征调了二万多百姓协助守城,但盛京昂邦章京敦拜和副昂邦章京吴库礼心里清楚,这些増加的士兵其实并没有多少战斗力,想要守住盛京,必须等布克沙和赖塔的人马赶回来才行,但这时清军在辽阳大败的消息也传到了盛京,敦拜和吴库礼也知道大势己去,盛京保不住了。
    在中华军杀到盛京城之前,敦拜带领着一队亲兵,连夜出逃,投奔到吉林去了,而吴库礼则十分清楚,现在不仅是盛京保不住了,而且大清也彻底完了,因此吴库礼思来想去,终于决定,开城投降,将盛京献给中华军,以保全自已的性命。
    就这样中华军兵不血刃,又一次攻占了盛京,而这一次将会是永久的占领了。
    中华军进城之后,有不少士兵都是参加过当年跨海突袭的老兵,也是第二次进盛京,因此一路上直直点点,向年轻的士兵描叙自己当然攻入盛京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那些是老房子,那些是新建筑,还有在那些地方,曾经留下过自己当年的痕迹。


同类推荐: 梵行穿书之欲欲仙途(NP)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顶级暴徒碎玉成欢(np)快穿之渣女翻车纪事[H][快穿]与魔女的交易(快穿)插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