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耀文的演讲稿之前有给金教授看过,经他之手删改了一下内容后,虽然与原文不太一样,但意思也相差不远。
加上霍耀文铿锵有力的磁性嗓音,从开场到结束的一个半小时内,现场几乎是安静一片,这不代表学生们不喜欢,反而讲的是各个心潮澎湃,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对祖国未来的期许,为未来的展望。
演讲结束,霍耀文并未直接离场,而是按照之前定下的流程,给了现场学生们一些提问的时间与机会。
“好了,我该讲的讲完了,诸位同学们要是想好标题的话,可以稍微告诉我。”
霍耀文看了眼手腕上的表,十点四十分,距离北大食堂开饭还有三十分钟,顿时笑道:“现在距离食堂开饭还有三十分钟,有同学想要提问的,现在就可以提问了。”
“我!”
“我我!”
“霍教授选我!”
现场瞬间沸腾起来,数百双手高高举起,想要提出自己内心的疑问,与刚刚霍耀文演讲内容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第三排右边数第七个同学,对没错就是你。”霍耀文望了眼,随手选了一个戴着厚厚镜框的男同学。
“霍教授您好。”
那位男同学大声的喊道:“请问您方才提到的美国新研发的一款个人计算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计算机?
霍耀文诧异的瞧了那位同学一眼,刚刚演讲时,说到计算机只是想与学生们讲一下,知识对于科技进步的重要,没想到他居然记在心里了。
...
ps:本来写了很多,但想了想还是删了吧。大致意思大家都懂,可能会少了点代入感。抱歉。
第652章 【如果它是一辆火车】
“这位同学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哪个系的?”霍耀文好奇地瞧了那男同学一眼。
男同学喊道:“霍教授我叫粱兴安,是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大二的学生。”
“原来是计算机系的学生,看来梁同学很关心祖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啊,那我就简单的说一说美国苹果公司最新研发的个人计算机。”
霍耀文微微一笑,接着道:“在座的诸位同学,想必除了计算机系或者有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同学知道计算机是什么外,我想很多同学对这个词都比较陌生。简单讲,计算机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
“计算机的用途很广泛,就我个人所知,美国十年前的登月计划,就运用了超级计算机进行数字模拟,对登月的时间乃至降落地点都进行了精准的计算。具体是怎样的,我不知道,想来nasa航空局也不会公布出来。”
“我曾经在美国跟数字计算机之父康拉德·楚泽交流过计算机的未来与发展,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认知,那就是如果工业革命带来了二十世纪现代社会的基础,那么计算机的诞生就标志着二十一世纪将全面走向信息化、数字化。”
“可能大家并不明白什么是信息化、数字化。简单点讲,那就是计算机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利器,一个不亚于核弹的国家利器。有了计算机,我们能够精准的计算出导弹发射的距离,也能作出更加精妙的车床,乃至于我们研究太空,都少不了计算机的帮助。毕竟人力有限,而计算机不仅能够代替人力,更能够做到人力所不及的。”
“我刚刚提到的个人计算机,算是一种超级计算机的简化版,顾名思义,个人计算机是属于大众的一款计算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了解平时无法获知的信息。”
经过霍耀文一点点的讲述,现场前来听讲的学生们,除了极少数计算机系的学生外,大部分人都对计算机有了个十分模糊的概念。
粱兴安继续问道:“霍教授,如果按照您所说的那样,个人计算机将成为改变世界的产品,那您认为我们该如何去做?”
“大力发展半导体。”
霍耀文想了想,还是决定讲一下,“生产计算机的技术其实并不是特别的复杂,但组装计算机的配件,想要生产出来却是比较困难的。目前国外对半导体的研究和技术管控并不是特别的严苛,所以现在大力发展半导体,是最佳的时机,避免日后个人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导致被技术性的封锁。据我所知那边工研院在76年就已经开始对集成电路进行开发和研究。”
霍耀文所说的那边自然是湾湾,只不过他担心说出来会不会出现什么影响,所以简单的指了一下南边。在座的学生们都是聪明人,大部分人瞬间秒懂,只有个别几个没反应过来的,也在朋友的提醒下,明白那边是哪里了。
“咳咳……”
突然一阵咳嗽声从幕后传来,声音不大,但足够让前面的霍耀文一人听到,他微微一愣,随即便明白过来这是金凯诚在后面提醒自己不要过多的讲述对岸的事情。
霍耀文岔开话题,“好了,计算机方面我并不是很懂,我只能把我所知所看所闻的东西告诉各位。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搜集计算机方面的信息和资料。”
粱兴安似乎还有想问的,只是他注意到台上霍教授不想继续说下去,只好说道:“谢谢你霍教授,我没有问题了。”
“梁同学能够从我寥寥几句中就抓到计算机,想必对计算机技术很是热爱。”
霍耀文摸了摸下巴,笑了笑道:“我本人在美国有一家卖计算机的公司,初来北大这个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大学,也没什么好相送的,就给北大计算机系捐一百台个人计算机,用于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研究使用。”
大家对计算机了解不多,不清楚这一百台的价值,但梁兴安身为计算机系的学生,虽然不明白国外的价格是多少,但北大仅有的几台大型计算机可都是天文数字,哪怕是简化版的个人计算机,恐怕也是一笔不菲的数字。
说完捐电脑的事情,霍耀文不等台下众人有所反应,有点名了另外一个学生提问。
“霍教授,我是北大中文系的学生,我叫汪和昶,我想问一下霍教授,您对改革开放有什么看法?”
那学生站起身问的话,让霍耀文有点不知所措。好家伙,不愧是八十年代最早一批的北大天之骄子,一张口就问出了足以送命的问题。
霍耀文迟疑了几秒,没听到后面金凯诚的咳嗽声,想来此时北大学术开放,对政治上的问题也多有讨论,没在意这名学生提出的疑问。
见没问题,能说,霍耀文整理了下思绪,认真回答道:“对于祖国的改革开放,我当然是十分看好了。去年我陪家人从香港回广东中山老家探亲的时候,在《广州日报》上看到过一篇有关内容的文章,文章的内容至今还令我记忆犹新。大致讲的是祖国的改革开放,不仅能够带来大量的经济,也能够为国家进一步发展作出革命性的进步……”
八十年,改革开放已经开始慢慢的进行,可除了沿海地区外,还有很大一群人并不了解这个重要性,北大虽然是内地最高学府之一,但受限于时代与信息的不足,对未来的道路尚无法看清。
这也是为什么那名学生想要提问的看法,这点霍耀文能够感受的出来。
霍耀文犹豫了一下,还是讲道:“可能在座的同学们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只是认为有了些许的小变化,实际上在我个人来看,如果把它比喻成一辆火车,那么此时大家才刚刚迈步走向火车里,尚未启动就已经看到了车内车外的变化。
可当大家装上煤炭,火车缓慢启动,那么沿途慢慢倒退的风景,就有了很明显的不同,当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必然会被窗外眼花缭乱的景色给吸引住,从而流连忘返,忘记添柴加煤。
可实际上火车的终点站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而这段路上带来的风景只是暂时的,只有大家倾尽全力的添油加煤,等到达了最终的目的地,才能看到一个精彩而又绚烂的新世界。”
...
第653章 【王府井】
三十分钟的提问时间很快就结束了,金凯诚第一时间从幕后又走了出来,先是感谢了一下霍耀文此次的演讲,同时感谢了一下霍耀文方才提到捐赠的一百台个人计算机。
先前金凯诚不了解计算机的价值,但当有计算机系的老师和领导听到霍耀文要捐一百台计算机时,连忙就跑到了礼堂来确认消息的真假。得知是真的以后,各个都兴奋坏了。
北大计算机系算是目前最早一批开放计算机技术学习的大学,院里面的领导和老师了解到的国外信息,自然是比学生们要多的多。
一百台个人计算机,按照目前国际上的价格,差不多需要近一万美元一台,一百台就是一百万美元,这可不是一笔大数字。
所以在听到霍耀文要捐一百台,计算机系的老师和院长立马就闻讯赶了过来,时间正正好是掐到了霍耀文结束演讲后。
其实内地很早之前就已经研发出类似个人计算机的小型机djs-131,但受到技术和生产的影响,从1975年这台小型机诞生至今,总共只生产了300多台。产品面世,即被迅速应用于邮电、电力、铁路、通信、医疗、地震、科研、交通、工业和国防建设等领域,遍及内地23个省市。
北大虽然也有几台,可此时的djs-131小型机的技术,实际上要比国外的计算机技术要差了很多,主要还是在于原材料的配件上。
计算机系的李院长从下台后的霍耀文口中,得知了对方的确是要捐一百台计算机,兴奋地握住霍耀文的双手道:“霍教授,实在是太感谢你的捐赠了。”
目前全国全算下来,可能计算机的使用不足两千台,霍耀文一口气就捐了一百台,这足以让计算机系的李院长欣喜若狂。
霍耀文微笑道:“李院长您太客气了,这只是我一点小小的心意而已,对计算机的研究还是要靠李院长和院里的老师和学生们,我只希望祖国计算机事业能够越来越好。”
李院长看着霍耀文的模样,大受感动道:“霍教授你有心了,每逢国家需要之际,总有像霍教授这样爱国同胞出现。霍教授你放心,你捐的这一百台个人计算机,我们必定好好使用。”
“以后李院长要是什么需要我的地方,可以随时联系我。”
霍耀文刚刚脑子里不是没有想过和北大合作整出国内首款个人计算机,只是目前全球计算机市场不大,合作了也等于没合作,还不如提前打好关系,以后从北大招聘一些电子专业高材生,来扩张自己在深圳的电器厂。
一行人在后台寒暄了好一会儿,终于是在金凯诚的提醒下,才发现已经到了正午十二点。李院长一看到了饭点,说什么都要请霍耀文吃一顿。推辞不过下,霍耀文也只好跟在李院长等人身后,一同前往北大食堂。
……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很快就到了北大哲学系举办的哲学交流会,牟宗三、劳思光等受邀前来的香港中文大学的哲学教授也都提前一天坐飞机赶了过来。
对于牟宗三、劳思光等中文大学的教授,霍耀文与他们都算是老相识,69年的时候都一起参加过世界哲学大会。
牟宗三与霍耀文的老师张承颐是好友,所以与霍耀文的关系很好,刚一见面,聊了几句,他就好奇地问:“耀文,你什么时候来内地的?之前打你在香港的电话,你太太说你早就在内地了。”
霍耀文道:“二月份年后我就过来了,家中有长辈去世,将老人家的骨灰带回内地老家安葬。”
牟宗三闻言,下意识地叹了口气道:“这人哪,终究是讲究一个落叶归根。”
霍耀文微微一笑,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什么。
“牟先生。”
突然,不远处有人走过来笑道:“牟先生好久不见了。”
“是述先啊!”
牟宗三抬眼一看,见是美国南伊利诺大学的刘述先,他起身与对方握手道:“述先一别多年,没想到能在这里遇上你。”
1974年的时候,刘述先曾应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之邀到中大任职并主持系务,只不过没过两年,刘述先就去了南伊大教学。
“呵呵,这可以说是缘分啊。”来之前,每个人都不知道北大邀请了那些人,刚刚刘述先转了一圈,发现相熟的面孔很少。
牟宗三向身旁的霍耀文说:“耀文,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刘述先刘教授,之前曾在中大任职,现在是美国的南伊大教授。”
“刘教授你好。”霍耀文认识的中文大学的哲学教授,基本上都是71年之前任职的,后来聘请的一些教授,他大都不太认识。
“你好霍先生。”
刘述先与他握手笑道:“我早在中文大学教学的时候就听过霍先生的大名,当时就想要与霍先生聊聊,但课务繁忙未能如愿。后来又去南伊大教学多年,所以一直没能如愿,这次难得有机会有机会遇上霍先生,实在是高兴。”
霍耀文虽然没见过刘述先,但也听过这位第三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看对方如此客气,霍耀文自是礼貌谦虚道:“刘教授你太客气了,今天能遇上你,我才高兴呢,早就想与刘教授探讨一下有关宋明理学方面的事情。”
刘述先早年求学期间受方东美,以及熊十力弟子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新儒家影响颇深。这也导致刘述先后来研究的领域,多为儒家哲学、宋明理学、比较哲学方面。
霍耀文主学的还是西方哲学,对这方面了解不多,不过他倒是对王阳明的心学很感兴趣,刘述先主攻儒家哲学,必然对心学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霍耀文挺想与刘述先聊聊心学的。
只不过当下是哲学交流会,几人倒也不好偏离话题,约好了过几天等交流会结束了,大家在坐下来好好的聊一聊。
……
起初这场哲学交流会,倒也吸引了不少外系学生前来,可只听了一场,基本上都散了。因为这些教授老师们讨论的都是哲学专业学术上的问题和内容,除了哲学系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对哲学都没什么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
北大这次举办的哲学交流会其实没什么多大的意思,反正几天下来,霍耀文除了跟过去教学生一样,上台讲了讲中西方哲学史,又发表了一下自己的个人观点后,接下来的几天就一直坐在那听北大哲学老师、教授与牟宗三等一行人探讨各类哲学问题。
一直快到五月初,这场哲学交流会才算正式告一段落,而本来想与霍耀文好好聊一聊心学的刘述先,也因为南伊大那边的教学任务,急匆匆地又坐飞机回了美国。
牟宗三和劳思光受北大方面的邀请,决定留下来给学生们讲几堂公开课,定在5月10号回香港,霍耀文想了想决定到时候跟牟宗三等人一块走。
来了京城,自然是要好好参观参观的,牟宗三和劳思光等人之前一直没有机会来京城逛逛,这次难得有机会,自是与霍耀文一同出了北大,好好逛逛此时诺大的京城。
一到王府井,霍耀文就发现这里的人流比几年前要多了不少,一目望去还能看到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这人一多,王府井自然就热闹起来,特别是新百百货公司,相对比隔壁只能用外汇买东西的友谊商店,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了。
走到一半,牟宗三等人就与霍耀文分开了,他们想去故宫看看,霍耀文对那边兴趣不大,就安排了两个保镖跟着。
突然,有个中年人走到霍耀文的边上,说道:“先生,这位先生,你看看这个东西你要不?”
霍耀文先是一愣,随即瞥了眼那人手上拿着的一块发皱黄布,不由眉头一皱道:“你这是?”
“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
中年男子摊开手上的黄布,只见上面有零零散散的字迹,或许是因为保管不佳的缘故,字迹很淡,且有不少地方都被磨损严重,看起来犹如一块破黄布。
...
ps:累。快完结了,大佬们,求波订阅。
重生之文豪崛起 第400节
同类推荐:
狗男人、
秩序之外(骨科 1V1)、
《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见异思迁(NPH)、
食髓知味(姐弟骨科,1v1)、
白羊(校园1v1)、
光影沉浮(1V1h 青梅竹马强取豪夺)、
失火(换妻)、